投資人一定要做自己的將軍,這是我多年前的觀點。對于后市的判斷,還是盡量用自己的邏輯,才能在操作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
股市顯微鏡
行情明顯走好,詢問A股將漲到哪里的微信或電話又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原先“悲痛欲絕”的小散開始笑逐顏開,解套賺錢的自不必說,那些即將解套的,也開始了解套后如何從股市里賺更多的錢的遐想,“7秒鐘記憶”對于股民療傷果然很有效果。當(dāng)然,A股的大起大落也有賴于此類資金的高拋低吸,或者說追漲殺跌。
而所謂的詢問,并非因為筆者是專家,或者很有見地,只是因為筆者每天都會留意這方面的信息,有自己的觀察角度,并有一個需要完成的專欄。當(dāng)然,各種詢問往往不一定就是要來探討,更不是要來請教,而是含有更多的“炫耀”成分,不少詢問者是帶著自己的一套“成果”來分享的,常見的是“近期買入了××,可惜不敢滿倉,否則早賺翻了”、“留意了幾只股票,可惜買的沒有漲,沒買的卻漲上了天,真是運氣不佳”之類的。這些“當(dāng)前勇”和抱憾之外,對方拋出的問題往往直指“要害”,比如第二天指數(shù)是漲是跌,有沒有好股票,筆者照例不敢接招,顧左右而言他,總讓對方趁興而來敗興而歸,因為先是祭出口頭禪“明天的走勢誰知道呢?”至于個股,更不敢隨便推薦,且常常是一串“如果……就……”的句式。
上述句式是很多中小投資者深惡痛絕的句式(之前本欄有過分析),特別是初入市場者,常希望分析者觀點鮮明,“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來個痛快的”,認(rèn)為“如果……就……”是分析者怕?lián)?zé)任的表現(xiàn)。事實真是這樣嗎?每年券商分析報告總被市場拿來作談資,其實不管券商的態(tài)度堅決還是不堅決,能中肯綮者永遠(yuǎn)都不多見,但投資者對他們的報告依然趨之若鶩,何故?參考其分析邏輯或者說據(jù)此以形成自己的操作思路而已。
A股的風(fēng)云變幻已經(jīng)很好地證明了“股市無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的道理,不管你是浸淫多年的投資者,還是初入道的學(xué)富五車的高精尖人才,在今年年初誰能預(yù)計到年中的那種瘋狂?而誰又能預(yù)計到瘋牛之后的瘋熊甚至差點釀成一場危機?其實,能在市場強弱轉(zhuǎn)換過程中提供一種規(guī)避風(fēng)險(包括持股風(fēng)險和踏空風(fēng)險)的思路,已經(jīng)屬于善莫大焉。而這正是本欄追求的目標(biāo),所幸至今有辱使命的時候雖有但并不算多。
投資人一定要做自己的將軍,這是我多年前的觀點。對于后市的判斷,還是盡量用自己的邏輯,才能在操作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