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電商軟件的“社交化”還是社交軟件的“電商化”,“重電商、重社交”正成為支付寶和微信奮力抵達的“中點”。對雙方而言,雖分屬賽道的兩端,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但面臨的挑戰同樣艱巨。
近日,支付寶發布新版本,增加了“生活圈”和“閱后即焚”功能。其中,“生活圈”分為“現場”與“朋友動態”兩部分,還新增了打賞功能。由于支付寶新增功能均側重“社交”,被業界認為是支付寶“社交化”的又一次大膽嘗試;同時,因新增功能與微信十分相似,也被認為是與微信之間的正面對決。
無論是電商軟件的“社交化”還是社交軟件的“電商化”,“重電商、重社交”正成為支付寶和微信奮力抵達的“中點”。對雙方而言,雖分屬賽道的兩端,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但面臨的挑戰同樣艱巨。
微信新版本增加社交功能
今年7月,支付寶圍繞場景金融進行了大范圍調整,9.0版本推出了“朋友”功能。而近日,支付寶再次更新,推出9.2版本,在“朋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生活圈”的功能,用戶可以在“生活圈”里發布自己的動態,也可以查看好友的動態,可評論、可點贊,界面、功能均與微信的“朋友圈”十分類似。不同的是,支付寶根據自己的支付屬性,在“生活圈”里開發了真金白銀的打賞功能,無需輸入密碼,點擊即可打賞1元以下的隨機金額。
因為與生俱來的電商基因,“生活圈”被理解為支付寶式的“微店”——朋友在淘寶購買的東西可分享給好友,想做微商、代購的朋友在“生活圈”也可發布商品信息,買賣雙方亦商亦友。
此外,“生活圈”頂端還設置了“現場”板塊,點進去即可觀看正在進行的賽事或大型活動直播,還可以隨時發送彈幕。新版本在聊天中還啟用了“閱后即焚”功能。據了解,該功能事實上是阿里旗下另一款社交軟件“來往”上早有的應用,這次不過是搬到了支付寶上。針對支付寶用戶間相對嚴謹、敏感的交流方式,該功能所能發揮的作用讓用戶十分期待。
據悉,新版支付寶的iOS版已在App Store上架,Android版尚未發布,目前支持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三種語言切換。
支付寶近兩次的版本更新,均是側重社交層面的布局。但公司內部人士卻表示,這并不是為了將支付寶錢包做成一個純聊天的工具,而是希望將金融場景化,“支付寶錢包已經不再是一個支付工具,螞蟻金服在此基礎上所做的功能是希望更好地切入場景關系鏈”。
實際上,今年8月,支付寶錢包就通過絕對實名好友方式,搭建場景關系,進行找好友建群、收錢交錢、借條等嘗試。阿里涉足場景金融,被業界視作劍指微信支付,一旦用戶關系鏈形成,支付寶將對微信形成巨大沖擊。
社交電商協同發展成趨勢
微信和支付寶,分別是騰訊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兩個拳頭產品。一個從社交逐步滲入支付、金融,另一個正加快從支付、金融闖進社交。雙方分屬賽道的兩端,但同時快速駛向“重電商、重社交”的“中點”。
分析來看,雙方勢均力敵,各具優勢。騰訊方面,以微信為入口,通過梳理朋友、同學、同事、家人等等之間的關系,挖掘支付場景,開發了微信紅包、理財通等多個功能,切入支付領域,希望通過發揮自身的關系優勢來做電商,把關系商業化。這也是騰訊堅定投資微店、口袋通、扶植京東微店的原因。
支付寶方面,目前擁有超4億實名用戶,是中國境內最大的實名制平臺,希望憑借著龐大的實名用戶和金融場景關系鏈的拓展,來挖掘它的社交關系,把電商商業化。
對騰訊而言,不斷試圖滲入支付、金融業務的原因顯而易見。據比達咨詢發布的數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中,支付寶錢包以71.2%的大份額排行第一,而第二位的財付通僅占比17.6%。而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呈幾何增長態勢,單2014年就增長了4倍。如此誘人的大蛋糕,怎么能不讓人心動呢?
支付寶不斷開發社交功能,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基于支付可能需要的其他服務,以增加用戶黏性,因為移動支付市場較豐富,僅僅擁有大量用戶是不夠的,如何提高用戶的使用率更重要;另一方面,在移動市場,對于支付寶這樣面對個人用戶的超級大體量的支付機構,增加更多的內容搭建平臺級App、提供一站式服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如何巧妙融合有待深究
無論是社交軟件的“電商化”,還是電商軟件的“社交化”,“場景”無疑是競爭的核心。人類從誕生以來,就離不開溝通、交流,由此衍生出社交概念和場景。網購是場景,O2O是場景,理財是場景,同樣的,人際溝通、分享也是場景。然而,如何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成“社交+金融”場景,是當下阿里與騰訊努力的方向。
對社交平臺而言,其本身就是基于熟人關系建立起來的,但在社交關系上進行交易、付費等卻會招來大家的反感,比如微商、代購刷屏等,俗語有云“談錢傷感情”。
而對于在電商平臺上開展社交,絕大部分網友的觀點則是“錢包如此私密的東西怎么與人分享”,而且“打賞”也給本應自在的社交帶來壓力。此外,最受關注的“安全”問題也會因為社交平臺的加入而遭到質疑。
從目前雙方發展的形勢來看,社交軟件的電商化似乎更加順利,用戶接受起來也相對容易,以微信紅包為例,因為十分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和特點,每每過節均能刷新歷史總量記錄。但這絕不意味著,社交軟件能率先抵達“中點”。有觀點認為,支付寶開展社交,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聊天,而是將用戶的社交關系網一點點引進來,相類似的有淘寶的代付功能、支付寶年度賬單排名等,這些都有基于用戶的實際場景需要而開發出來的功能。
總而言之,具備不同基因的軟件,想要完成融合,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挑戰。但正因為市場前景可期,才使巨頭們冒著戰敗的風險也絕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