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預裝軟件的存在,不僅侵占內存,拖慢手機運行速度,當手機處于聯網狀態時,軟件還會自動更新下載,耗費手機的流量。而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幾乎所有的非法軟件都涉及用戶隱私。
部分手機預裝軟件已成為一種變相的消費陷阱。《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歐珀(OPPO)X9007手機被曝光預裝了71個軟件,被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起公益訴訟。近日,在多重壓力下,OPPO也公開提出對手機預裝軟件的優化方案。這對用戶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手機業過度預裝軟件的現狀有望得到改善。
OPPO承諾部分預裝軟件可卸載
提及預裝軟件,相信有不少消費者叫苦不迭,其不僅占據大量內存、消耗流量,還難以卸載清除,讓消費者似有一種“被綁架”的感覺。對此情況,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起公益訴訟,將兩大手機廠商三星和歐珀(OPPO)告上法庭。繼三星承諾部分軟件可卸載后,OPPO近日也公開提出對手機預裝軟件的優化方案。
處于上述訴訟漩渦中的OPPO X9007機型被曝光預裝了71個軟件,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權利。OPPO表示,該機型目前已經退市,承諾對可能存在返廠維修的機器特別準備外包裝二維碼貼紙,在機器返修過程中加貼在彩盒外包裝上,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直接進入官網產品規格參數頁面,及時了解預裝軟件的詳細信息及應用軟件卸載的途徑和方法。OPPO還承諾將對新上市機型采取減少預裝軟件數量、增大可卸載軟件比例。
事實上,OPPO手機預裝軟件問題只是整個行業的冰山一角。據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Android手機預裝產業及用戶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Android手機預裝軟件數量多,在92臺不同款式的Android手機中,一共預裝757個(共計170款)軟件,這意味著平均每部Android手機擁有8.2個預裝軟件。其中,社交通訊、工具、應用商店、影音圖像等預裝軟件是預裝軟件類型的集中區,且其自啟動現象嚴重,預裝軟件存在大量聯網后自動消耗流量情況,平均自動消耗流量情況占49.3%。
預裝軟件耗流量可泄露隱私
手機預裝軟件泛濫,雖然相關部門亦有采取整治措施,但無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歸根究底,黑色利益鏈是首要原因。
據業內人士介紹,預裝一個軟件,手機廠商可從中收取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費用。在硬件利潤逐年壓縮的情況下,廠商通過在自己品牌的手機里預裝一系列軟件,可以帶來一定的盈利。
此外,相關法律法規空缺和監管不力也助長了手機預裝軟件的泛濫。2013年10月,工信部曾下發實施《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機廠商不得安裝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戶信息的軟件,給用戶造成流量消耗、費用損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軟件。但無奈該規定更多的是倡議和約束,讓不法分子及違規商家有恃無恐。
艾媒咨詢調查顯示,經常使用手機預裝軟件的用戶比例只有5.3%;66.8%用戶表示很少使用手機第三方強制預裝軟件,另外有27.9%用戶表示從不使用該類預裝軟件。在接受度上,60.8%智能手機用戶表示接受不了第三方手機預裝軟件,認為應該抵制;31.9%的表示,如果應用可以自由卸載,即能接受;持無所謂態度的只有7.3%。
大量預裝軟件的存在,不僅侵占內存,拖慢手機運行速度,當手機處于聯網狀態時,軟件還會自動更新下載,耗費手機的流量。而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幾乎所有的非法軟件都涉及用戶隱私。
抑制預裝軟件泛濫首要破解監管尷尬
野蠻生長的預裝軟件,已經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那產業鏈該如何抑制瘋狂的手機軟件預裝呢?
首先,破解監管的尷尬。目前,關于整治預裝手機軟件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相關主管部門應盡早完善與細化相關法律,為手機應用軟件預裝制定可依據的統一標準。此外,還應加大違法違規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不輕縱任何一個“不法之徒”。
其次,行業自律不可缺少。手機行業分析師成博則表示,對于手機軟件預裝這樣一個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手機廠商之間的行業自律行為加以凈化,例如手機廠商們可以發起簽署關于預裝軟件的公約,對預裝數量、預裝種類、是否可以由用戶自主卸載等作出規定。這種自律會形成正面的示范效應,讓手機企業自發規范自己的預裝行為。
據了解,蘋果 iOS 系統,因其界面簡潔及系統穩定而備受消費者歡迎。當然,iOS 也存在手機預裝軟件的問題。不過,蘋果似乎現在也開始考慮允許客戶卸載一部分預裝應用。蘋果公司CEO庫克(Tim Cook)近日在接受采訪時稱,蘋果可能將允許用戶卸載 iOS 操作系統的一部分預裝應用。
當然,作為消費者,要勇敢對過度預裝軟件說不,以實際行動督促手機行業改善預裝軟件泛濫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