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控股易到 專車市場格局或變?】目前市場中四大玩家分別是滴滴出行、Uber、易到、神州。行業巨頭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占據了其中大約七成的市場份額。神州作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優勢,Uber則有國際巨頭的母公司作為后盾。因此,在這個格局中,易到顯得勢單力薄。
目前市場中四大玩家分別是滴滴出行、Uber、易到、神州。行業巨頭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占據了其中大約七成的市場份額。神州作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優勢,Uber則有國際巨頭的母公司作為后盾。因此,在這個格局中,易到顯得勢單力薄。
樂視超級汽車殺入出行領域終于有了最終答案,10月20日,樂視控股確認正式簽署對易到用車的股權投資協議,交易完成后樂視汽車獲得易到用車70%的股權,成為易到用車的控股股東。據報道,樂視高層稱本次投資的主體是樂視控股,而非上市公司主體,樂視以7億美元投資易道用車獲得控股。
作為中國最早試水專車市場的易道用車,從2010年創立起平臺用戶3千萬。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易道全平臺擁有近1百萬臺車輛,業務分布超過150個城市。業內普遍認為樂視投資易道或與樂視汽車的布局有關,按照賈躍亭的設想,樂視未來要打造“電動話、智能化、互聯網化、社會化”的下一代汽車,即所謂的“開放的汽車生態閉環”。
而周航在內部信中則稱:“最終我們選擇了樂視以戰略投資的方式進入易道,除了資金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源于戰略考慮。”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10月19日易到用車CEO周航向員工發出內部信。根據內部信顯示,易到用車已確認獲D輪融資。樂視將作為戰略投資者身份投資易到用車,在完成一系列交易后,公司會重組為“管理層+攜程+樂視”的股權結構,其中樂視會取得控股地位。
據悉,樂視控股后,易到依然保持獨立運作。有記者針對上述內容分別向易到用車和樂視集團求證,樂視表示,“暫不予置評,近期會發公告。”在本月初,曾有傳言樂視將入股Uber中國,后被涉事雙方先后否認。
樂視將控股
這份向員工發出的公開信顯示,易到公司會重組為:“管理層+攜程+樂視”的股權結構,其中樂視會取得控股地位,易到依然是獨立運作的公司,仍會尋求獨立發展以及獨立上市的機會。
媒體人周海濱前一日在其自媒體平臺爆料稱,樂視汽車將斥7億美元巨資入股易到汽車,成為后者單一最大股東并擁有控股權。騰訊汽車也發出一篇“傳樂視7億美金并購易到用車”的消息。
雖然此次郵件曝光的內容中并未透露本輪樂視投資的具體金額,但取得控股地位,并重組易到用車,讓傳聞中的7億美元融資額也更為可信。
根據周航在信中的內容,樂視取得控股地位后,會逐步深入和樂視生態各個環節進行合作,其中包括手機、電視、內容、商城、會員、影視植入。隨著汽車戰略的浮現,最終易到將和樂視汽車戰略深度融合。
聯想到幾日前,周航在2015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的演講,樂視投資易到也在情理之中。周航在當日發表了題為“未來出行:專車到無人駕駛”的演講,為在座觀眾打開了“無人駕駛”的腦洞,闡述了易到用車對未來出行的理解。周航認為,未來的車會往電動、共享、無人駕駛等方向發展;未來的出行方式也會全面互聯網化;車源則會社會化、金融化。而其中,最令人激動的是“無人駕駛”。
另一方面,樂視在自身汽車戰略之下,要打造更好的多元生態體系,未來樂視與易到用車在互聯網汽車、互聯網+出行領域有著多種合作的可能。而滴滴快的合并之后,易到也需要強有力的資源支撐。
盡管如此,該消息仍讓業內有摸不清頭緒的感覺。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對記者表示,“對這起聯姻看不懂,從戰略層面來看,也看不到互補的地方。或許真的只是財務投資,為了提升股價。”
行業洗牌加速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即將公布,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版本的專車新規將為一直以來野蠻生長的專車行業確立規則和邊界,并推動市場重新洗牌。
在過去的五年間,中國出行行業的互聯網化經歷了幾輪燒錢大戰的洗牌。眾所周知,在傳說中市場洗牌階段,大量沒錢沒資源的競爭對手將被淘汰出局,專車市場“馬太效應”日漸明朗,但目前還未出現一家獨大局面,少數寡頭勢均力敵,維持平衡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中比較重要的玩家分別是滴滴出行、Uber、易到、神州。在曾經的行業巨頭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占據了其中大約七成的市場份額。神州作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優勢,Uber則有國際巨頭的母公司作為后盾。因此,在這個格局中,易到顯得勢單力薄。
在此背景下,為了迎接市場變局,專車市場的玩家們都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準備。滴滴、Uber和神州最近都向外公布了新的融資進展,作為國內首家預約車服務平臺的易到自然不能缺席。
對于易到此次與樂視的合作,騰訊汽車指出,盡管當前易到用車的體量和市場覆蓋率無法和滴滴、Uber抗衡,但其差異化經營的思路和全球布局,勢必將助其在未來的專車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同時,這筆交易也讓樂視成為繼BAT之后,另一家加入“互聯網+出行”服務市場的IT業巨頭。
公開資料顯示,易到用車于2010年5月創立,此前易到用車天使輪獲得徐小平真格基金投資;2011年8月獲得晨興創投、美國高通風險投資公司千萬美金級A輪融資;2013年4月獲得晨興創投、美國高通、寬帶資本2000萬美金B輪投資。2013年12月獲得由攜程和DCM領投的總金額近6000萬美金的C輪融資。2015年6月,攜程再次向易到用車追加了1億美元的融資,加上此前的兩輪注資,攜程共計向易到用車投資1.53億美元。
能否改變專車市場格局?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專車市場混戰多年,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專車業務的互聯網公司,易到用車在競爭中未能保持行業地位。隨著騰訊、阿里陣營的滴滴快的的合并,以及“獨角獸”Uber的挺進中國市場,易到用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越來越低。
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最新發布的《中國專車服務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滴滴快的、Uber和神州專車分別以82.3%、14.9%和10.7%的比例占據中國專車服務活躍用戶覆蓋率的前三名,易到用車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2.7%——而上一季度,易到以17.5%排名第二,Uber則以8.1%排名第三。
從今年以來,易到的確在尋求一些新的“賣點”,但效果并不明顯,市場知名度也并不高。比如今年5月其和海爾金融產業聯合成立重資產平臺“海易出行”,打造出行產業鏈,首批合作對象為特斯拉;之后又宣布和奇瑞汽車、博泰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打造“互聯網智能汽車共享計劃”。
而此次樂視控股易到用車,再次攪動專車行業暗流涌動的“一池春水”。
比起國慶期間樂視將投資Uber的傳言,從樂視汽車的需求和易到目前的發展境遇來看,樂視入股易到顯然更加靠譜。
事實上,樂視與易到用車此前已展開合作。今年9月,易到用車就曾與樂視定下億元“賭局”,稱“9·19”樂迷節期間,若樂視總銷售額超過10億元,易到用車將拿出與超出金額相當的優惠券贈送給樂迷,封頂1億元。隨后樂視銷售數據顯示,活動期間營業額達17億元。
在控股易到后,樂視成為了繼騰訊、阿里、百度、京東之后,另一家加入“互聯網+出行”服務市場的互聯網公司。
在汽車共享與社會化領域的布局,不僅將補足樂視所謂的開放汽車生態,也將進一步消除公眾對于樂視造車初衷的疑慮。
此前中國的“互聯網+出行”經歷了幾輪“燒錢大戰”的洗牌,目前這一市場只剩滴滴、Uber、易到、神州和PP租車等幾家公司在拼殺,而滴滴占據了其中大約七成的市場份額,易到用車僅占8.4%的市場份額。
樂視控股易到,是否會給“互聯網+出行”市場格局增加變數?
按照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的設想,樂視未來不僅是要造幾款互聯網電動汽車,而且要用全新的思維和格局觀來變革傳統汽車業,打造出“電動化、智能化、互聯網化、社會化”的下一代汽車。
有分析人士稱,若能將易到用車收入囊中,樂視將加速實現其開放的汽車生態閉環。目前,整個樂視已經形成了“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系統,未來樂視商城等平臺能夠為易到提供更多的出行場景。同時,收購易到之后,易到專車或許將成為樂視各類內容、產品展示的入口之一。
而易到也稱,依托樂視的戰略資源,二者展開下一步的業務合作。首先,公司將加大資金投至用戶體驗與市場推廣,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真正高端和個性化的專車。同時他們將率先展開和樂視在營銷層面的交叉互動。
接下來,易到會逐步深入和樂視生態各個環節進行合作,包括:手機、電視、內容、商城、會員、影視植入……
此外,隨著汽車戰略的浮現,最終易到將和樂視汽車戰略深度融合,在電動、智能、共享乃至無人駕駛的未來汽車世界里,樂視和易到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