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網站顯示,廣東益民旅游休閑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廣東益民)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已于2015年10月8日被央行注銷。這張原本2016年12月21日才到期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提前結束了它的生命。
強化合規成行業發展主線第三方支付牌照再現被注銷
在浙江易士之后,又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受到嚴厲“懲罰”。
央行網站顯示,廣東益民旅游休閑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廣東益民)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已于2015年10月8日被央行注銷。這張原本2016年12月21日才到期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提前結束了它的生命。
今年8月,浙江易士因為挪用客戶備付金等嚴重違規被央行注銷了支付牌照,成為國內首家被注銷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由此,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公開資料顯示,廣東益民成立于2009年4月28日,于2011年12月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正式跨入第三方支付領域,成為全國第三批、廣東省內第四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業務類型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2015年初,廣東益民被爆出因“非法吸儲”被警方立案調查,最終受到央行的嚴厲“懲罰”。浙江易士、廣東益民成為了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最早退出舞臺的兩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從目前行業的現狀來說,吊銷牌照情況也不會止于這兩家。接下來,那些業務嚴重違規,經營管理不善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都可能面臨被注銷支付牌照的危險。”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稱。
郭田勇表示,此前,第三方支付牌照較多,公司規模較小,但行業發展到現在規模較大,涉及面廣,不同機構的發展水平也出現了明顯分化,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存在不小的風險,洗牌順理成章。接下來,行業“有進有出”也會成為一種監管常態。
據統計,央行自2011年至今曾先后數批發放了共計270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不過,從2015年3月廣物電子商務公司獲得牌照后,尚未新增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室主任曾剛認為,目前,第三方支付行業已經進入了整頓期,將告別過去的野蠻生長。過去四年間,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很快,一些第三方支付忠實地做自己的業務,但也有一些支付公司已經偏離了業務范圍,甚至違規做一些業務包括非法集資等。
曾剛表示,今年以來,無論是指導意見征求稿的發布,還是相繼兩家被注銷支付牌照,都已透露出央行對于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嚴厲整頓。到了這個階段,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已經面臨著市場洗牌、監管洗牌兩方面的壓力,整個行業正處于發展的重要節點。
“央行通過更為嚴格的監管,可以有效防范行業風險事件的發生。目前,對于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加強監管是大趨勢,第三方支付行業也需要更好的規范的發展環境。央行在這個時點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也是符合政府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強化監管的思路。”民生證券銀行業研究員廖志明認為,就力度而言,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力度預計還會加強。今后,加強合規將是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的核心。只有在合規的基礎上,第三支付機構才會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