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有望成國家戰略 題材炒作還需業績支撐】隨著“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十三五”期間圍繞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醫療健康產業有望突破十萬億市場規模。醫療健康產業也將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浪潮。
【規劃信息】據上證報報道,繼提出建設“美麗中國”之后,“健康中國”戰略呼之欲出。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在即,關于“十三五”規劃相關議題的討論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我們研究認為,今年9月初,國家衛計委已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如果以時間預測來看,“健康中國”有望寫入中央相關文件。
【市場影響】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深滬市場中的健康醫藥類題材股出現大幅度上漲,這與上述消息相關,但我們認為題材式的炒作仍然需要業績估值與股東回報的支撐。
圖:10月22日上午生物醫藥指數強勁表現
【市場背景與戰略意義】“健康中國”建設規劃是在“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打造健康中國,編制的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中長期規劃,也是“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
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有望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中,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
【市場預期】我們認為,“健康中國”,從戰略上來看,應要更加注重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日前阿里健康、滴滴出行、手術預約o2o平臺“名醫主刀”聯手醫療機構發起“滴滴醫生”公益活動,意圖打造“盤活現有醫療資源”的全新診療模式。就細分領域而言,醫療服務、健康保險 、養老產業及互聯網醫療等為首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這與社會化服務與企業發展形成了一個結合。
對資本市場而言,一旦“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十萬億級產業投資盛宴將隨之開啟。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 。然而與美國 、日本甚至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大健康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健康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5%,加拿大 、日本等國健康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0%。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占GDP的4%-5%。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十三五”期間圍繞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醫療健康產業有望突破十萬億市場規模。醫療健康產業也將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浪潮。
【總體結論】我們研究認為,“健康中國”提出利于在十三五規劃中確定“以人為本”的戰略,也是體現中國社會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參考。從互聯網+醫保到互聯網+醫療,類似的新型醫療服務公司有望借力移動互聯網在健康中國中占據強勢地位。但從資本市場投資的角度來看,雖然有其較好的市場,但其競爭程度將體現,一些技術不佳、股東回報意識不強、管理規范度差的公司并不會因此出現業績的提升,相反,品牌與技術實力強,本身具備較好的上下游資源類的公司或在此政策的背景下,出現較好的企業促進發展。投資策略上,需要區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