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恒豐銀行和南京銀行聯席主承銷的北京海國鑫泰投資控股中心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這是全國首單以公募方式發行的直接支付價款的并購債,即真正意義上的并購債。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本次海國鑫泰的公募并購債,簡稱“15海國鑫泰MTN001”,通過面向承銷團成員簿記建檔、集中配售方式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期限5年,票面利率4.38%,低于定價估值40BP左右,所募集資金用于收購兩家標的公司100%股權,此次公募債設計還根據并購付款進度分為兩期,每期各發行5億元,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15海國鑫泰MTN001”被市場看作是銀行間債券市場首單“正版”公募并購債。據統計,此前經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評議并完成發行的并購債共9單,發行金額合計156.38億元,其中絕大多數——7單采用了“置換并購融資”的模式,也就是用發債所融得資金去替換融資貸款,而并非直接支付并購價款,嚴格來講,并未體現并購債的精髓。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相關人士介紹,近兩年來交易商協會始終在大力推動并購債的創新工作,并一直在推進發行方式上的創新。并購債采用公募和私募方式發行可以說各有利弊。具體而言,私募發行方式對保密性要求較高,而公募發行方式要進行相對較多的公開信息披露,此外,公募方式融資成本低,品牌效應明顯,并購交易保障力更強,但以公募的方式發行,周期較長,較難實現融資進度與并購進度的統一。
恒豐銀行首席品牌官、研究院常務院長胡海峰表示,國家近幾年大力支持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實際上是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同時混合所有制改革,也為并購融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國家也明確支持資本市場在企業并購重組中充分發揮作用。此次恒豐銀行作為主承銷商之一的公募并購債成功發行后,多種發行方式在銀行間市場都已無障礙,對我國銀行間市場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具有積極意義,并有助于銀行開拓資本渠道為企業解決融資難。從發行成本上看,本期并購票據具有較高的市場接受度,滿足了市場個性化的投資需求;從注冊的信息披露和時間效率上看,本期并購票據已經完全具備與實際并購交易對接的成熟度,標志著該產品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未來將向著常態化、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