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機處于膠著狀態,很多投資者將不得不持幣觀望。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7年多之后,全球資本市場陷入了空前的迷失狀態。
有調查顯示,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感到悲觀,“徹底迷失方向和看淡后市”(lost and bearish)的比重更是歷來最高。瑞士信貸環球股票策略師加思韋思(Andrew Garthwaite)綜合過去數周與來自歐美亞投資者會面的情況,發現投資者完全在現在的市況中迷失,并已將手上股票套現。
投資者的迷失是因為對流動性的擔心嗎?不是。現在雖然全球經濟仍然低迷,但國際資本市場上并不缺資金,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央行放水導致的流動性充盈局面,一直持續到現在。從多方信息來看,投資者的迷失主要是因為在全球經濟低迷之下,對未來市場感到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綜合市場人士的看法可以發現,有六大悲觀原因使得投資者感到沮喪。
排在首位的原因是中國經濟問題。投資者的關注點顯示,中國經濟有多個方面讓市場感到擔憂,如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中國樓市泡沫仍在加劇等,國際市場還特別關注人民幣,認為這是影響投資的關鍵指標,如果人民幣被允許再次貶值,很多投資者都相信此舉將導致嚴重通縮,并認為人民幣最終會大幅貶值。
其次,市場對于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感到擔心。據加思韋思了解,有三分之二的客戶認為美聯儲在目前環境下加息是一個錯誤政策,而且美聯儲最近對外發出的信息令人混淆,這大大增加了市場誤解美聯儲政策的機會。
第三,愈來愈多投資者認為,全球央行的“彈藥”快盡,而過去行之有效的量化寬松措施又不能有效地推升通脹。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擔心可能主要是針對中國以外的央行,在特殊情況下,中國央行的“彈藥”倒可能是不受約束的。
第四,全球外匯儲備已經從高位下降約5000億美元,主因是各國要拋售美元捍衛本土貨幣匯率。不少投資者認為這是一個不利訊號,因為此舉相當于貨幣緊縮。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可能對全球外匯儲備減少做了最大的貢獻:今年迄今為止,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連續5個月下降,在去年6月份達到峰值3.99萬億美元后,中國9月底外匯儲備余額為3.5141萬億美元,足足減少4800億美元,其中僅三季度就減少了1800億美元,而單一個8月份外匯儲備就減少了939億美元。
最后兩個悲觀原因,分別是股票估值不便宜而且企業盈利在下降,以及高息債息差持續擴大。
從全球投資者迷失的原因不難看到,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正在造成投資者的困惑。當過多的錢因此從資本市場撤出時,全球只有很少的投資標的(諸如倫敦核心地區的房地產)供這些資金來選擇。
未來這種情況會如何發展?在我們看來,迷失期很可能繼續延長,因為上述令市場擔心的因素并未減少或者出現顯著好轉。以最大的因素中國經濟為例,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跌破7%,而諸多經濟數據顯示6.9%的經濟增速也是很難達到的。這種情況很可能會持續到明年。
美聯儲最近在加息問題上分歧越來越多,根據我們的跟蹤觀察,美聯儲已經有三位高官表示美國不應該現在加息。背后的原因,仍然是全球經濟低迷,而美國的就業率與通脹數據也不妙。有分析人士稱,美聯儲如果在12月加息,需要先消除六大障礙,包括市場動蕩不會加劇、兩份理想的就業報告、消費開支及樓市穩健、出口不會再惡化、美聯儲官員發出加息前瞻指引等。如此苛刻的條件,在目前背景下實難同時達到。
由此可見,全球危機處于膠著狀態,很多投資者將不得不持幣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