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的支柱現在開始崩塌,或正走向一場大危機。
7年前,當銀行系統危機給全球各大金融市場帶來重創時,各國央行們紛紛以“最后貸款人”的身份介入。巨額的私人部門貸款被挪至公共部門資產負債表,與此同時大規模的印鈔給了全球經濟療傷的空間。
現在時間已所剩無幾。從中國到巴西,央行們已經失去了控制,同時全球經濟正趨于停滯。
2008年,中國曾是全球經濟的救世主。一項前所未有的刺激計劃的啟動使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激增。促進建設繁榮的各種各樣大宗商品需求又帶動了石油和資源豐富的新興市場的發展。
中國經濟現在也遭遇發展瓶頸。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率在這25年里首次跌至7%以下。這可能意味著實際經濟增長可能更疲軟。
中國數據表現不佳,沖擊市場情緒。貨幣貶值,借款成本走高,令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面臨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采取了數個措施以推動停滯不前的經濟增長。在過去12個月,借貸利率已經被從6%下調至4.85%。使人民幣貶值是最后的辦法,這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的高速發展時代正接近尾聲。
有數據顯示中國7月出口額同比減少了8.9%。而此前分析師預期出口額將減少0.3%,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重大失誤。
中國房地產市場也陷入危險境地。經過數十年的穩定增長后,房價已經開始大幅下滑。
中國從資本投資和出口帶動型增長,過渡到以需求為支柱、以服務業為重心的新型增長模式上,不僅對中國持續發展、逐漸步入高收入發達國家行列有著決定性影響,這也是當前全球經濟中最重大的經濟事件。
中國轉型勢在必行,但是面臨雙重挑戰:避免增長急速放緩的同時,解決經濟脆弱性和調整經濟結構。進展過慢將導致脆弱性繼續增加,而推進過快將面臨無序調整的風險。
中國經濟減速發展已經將沖擊波帶入了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原油價格在2015年二季度略為穩定后,三季度又有所下降,原因可以歸結為兩方面:全球需求疲弱,但供應高于預期。
OPEC國家以及美國和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以及最近伊朗核談判的成功,都有可能推動未來的原油供應,使得價格進一步下降。
由于石油是全球幾乎所有產業和生產需要的燃料,油價是世界經濟增長最純粹的計量器。
全球基準原油價格——北海布倫原油的價格經過今年初小幅回升后已經再一次開始下滑。該油價現在徘徊在多年低位之上——約每桶50美元。
此外,非燃料商品特別是基本金屬價格(包括鋁、銅、鐵礦石、鎳),最近也出現大幅下降。中國在基本金屬市場是一個重要角色。
21世紀初,中國消費這些金屬的比重在全球約占10%到20%,目前提高到50%以上。這一方面反映了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2009~2013年間,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的一個基礎設施和建筑投資的熱潮。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轉型將會減弱對基本金屬的需求,因而對價格也產生影響。
鐵礦是中國鋼鐵工業所需的基本原材料,因此它的價格也能夠衡量建筑業興衰。
基準鐵礦石價格已經跌至每噸56美元,還不到2014年1月曾達到的每噸140美元的一半。
匯豐經濟學家JamesPomeroy稱,能源依然是全球的主要話題,尤其是在新興市場,沙特和阿聯酋經濟即將面臨巨大沖擊。也有人擔心諸如巴西、俄羅斯、哥倫比亞和智利等國家宏觀經濟的惡化,這些國家有50%的出口和大宗商品相關。
在全球資本市場曾經大力籌集數十億美元貸款以為新礦山和油田開發提供資金,而如今這些礦山和油田面對礦石和石油價格低迷很難實現盈利。
隨著石油和金屬價格暴跌,許多開發項目都在虧損。為支持項目而貸的款現在都石沉大海,償還之日遙遙無期。
沒有誰能比美國頁巖油氣開采公司獲得更真切的感受。暴跌的油價壓榨著美國石油開采商的資金。
過去五年垃圾債券的最大發行方的其中兩家分別是美國石油、天然氣勘探生產商契隆皮克能源公司和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石油、天然氣勘探生產商契薩皮克能源公司和加利福尼亞資源公司,由于恐慌籠罩著資本市場,這兩家公司的債券價值將暴跌。
隨著未來幾年越來越多的債務需要進行再融資,信貸危機可能將迅速蔓延至其它產業。
全球經濟的支柱現在開始崩塌。消耗大量產品的新興市場的吞咽能力因貨幣貶值而被削弱。本應從西方國家手里接過經濟增長火炬的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正處于不同程度的混亂狀態。
各國央行們都迅速失去對市場的控制。中國股市已經歷過動蕩,中國被迫出手買入數十億股票,及時避免了證券市場的災難發生。希臘股市因該國經濟逐漸停滯而陷入動蕩,希臘正把玩著“退出歐元區”砝碼。
今年年初,投資者們紛紛投資避險貨幣——瑞士法郎,但是由于1.1萬億歐元量化寬松政策使歐元貶值,瑞士央行被迫放棄為期四年的盯住歐元匯率機制。
隨著央行彈盡糧絕,信貸市場將不顧一切地尋求對風險進行再定價。作為英國銀行對同業拆借的擔心程度的指示器,倫敦同業拆借利率在過去12個月穩步上升。這個過程一部分是在為期六年的超級貨幣刺激政策后朝著正常定價風險的健康回歸。
然而,隨著同業拆借的基本傳輸系統開始拉緊,未來六年依賴央行資金可能令信貸系統無法應對。
信貸投資者們通常比樂觀的股票投資者們更善于風險定價。在美國,當標普500指數持續增長時,高息債券市場已經開始暴跌。
在美國和英國,利率已經被維持在低位長達近六年。美國有望率先行動,可能于今年年底開始把利率從現在的0-0.25%區間往上調。懷揣美元走強希望的投資者們已經開始買入美元。英國有望緊隨美國之后上調利率。
美聯儲早已明確表示,在美國經濟穩定恢復、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情況穩定并達到政策目標時,將逐步上調基準利率。
市場對于何時加息的猜測增加了不確定性,并給新興市場國家增添了新的風險。
比如,經濟危機后的全球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穩定,發達國家長期債券的風險溢價處于很低水平,如果出現風險溢價上調速度過快這一現象,那么金融波動可能加劇,并通過金融條件收緊和資本流動逆轉等渠道影響新興市場。
同時,美元升值的基本條件仍然存在,包括美國經濟恢復情況好于其他發達國家;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走向相悖。
美國正在準備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而歐元區及日本央行還在進行資產購買,其貨幣環境相對寬松。
強勢美元會給外債較高的新興國家帶來債務壓力。尤其是在過去的幾年內,一些新興國家以美元計價的公司債務增長相當快。
舉幾個例子,新興國家私人債務(包括公司和居民債務)從2005的占GDP的40%猛增到2014的約占GDP的120%,漲了三倍。而發達國家私人債務占GDP比重增長不超過20%。
截至2015年9月,墨西哥以美元計價的公司債務占總公司債務近60%,印度尼西亞約為50%,俄羅斯約40%,巴西近30%。美元升值引發的債務壓力不容忽視。
英國牛市已經持續了77個月,這輪牛市始于2009年3月。歷史上僅有兩次股市增長持續時間比這輪的長。一次是1929年股市大崩盤前夕,另一次是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破裂前。
英國股市是美國大規模資產負債表擴張的受益方。自2008年以來,美國基礎貨幣已經增長了四倍速多,從約8000萬美元增長至超過4萬億美元。股市一直是基礎貨幣膨脹的受益者,現在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結束,股市將陷入困境。
美國股市也被高估。在美國,標普500指數的周期調整市盈率為27.2倍,比歷史平均水平16.6高約64%。自1882年以來僅有三次標普500指數的周期調整市盈率高于這個平均水平,分別是1929年、2000年和2007年。
美國經濟已經增長了數年,但海外經濟面臨的風險卻在累積,美國的決策者們在擔憂經濟衰退。不過他們擔憂的并非美國經濟會馬上陷入低迷,而是一旦陷入低迷,他們是否還有充足政策工具加以應對。
自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通過大規模政府支出來應對大蕭條的理論以來,過去幾十年華盛頓的主要武器一直是貨幣。美國通常通過降息、減稅或者擴大聯邦支出的方式向經濟注入資金。
但當下一場經濟衰退來臨時這些工具將很難再使用,因為利率已經接近零水平,而且高企的政府債務水平和退休嬰兒潮一代的福利開支導致預算赤字不斷增加的前景可能阻礙財政刺激計劃。
幾乎沒有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即將發生經濟衰退。在第一季度放緩後,美國經濟似乎已經重新站穩了腳跟,同時美聯儲正在考慮是否進行近十年來的第一次加息,以確保美國經濟不會過熱。
盡管如此,潛在的風險提醒人們,只要遭受一次嚴重沖擊,增長緩慢的全球經濟就會陷入危險境地。日本第二季度經濟陷入了萎縮,歐洲經濟也增長乏力。中國經濟放緩程度似乎比全球決策者最初所認為的更加嚴重,而人民幣貶值也許會引發貿易摩擦。
隨著美國經濟擴張進入第七個年頭,決策者們正在為如何應對下一輪經濟滑坡做打算。歷史表明經濟出現下一輪滑坡是不可避免的。本輪經濟擴張的持續時間已經比二戰以來的平均擴張期長了16個月,二戰以來沒有一輪經濟擴張期超過十年。
綜上可見,世界經濟的支柱現在開始崩塌,或正走向一場大危機。正如《增長的極限》一書的作者所言,除非人類可以調整極限,不然在未來某個時候必然會出現過度和崩潰。
研判世界經濟>>>
美媒:中國2001年起已是世界經濟主軸
中美打噴嚏 世界經濟怎么辦?
中國魅力不減 促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穩定
德研究機構認為世界經濟前景趨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