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的2015首屆中德保險研討會在京舉行。本次研討會以“中德保險業發展動態與機遇”為主題。中國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出席會議并講話。德國駐華大使館金融參贊Robert Elsen、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國際合作部部長Peter Baier、德國保險業協會管理董事會成員Thomas Ilka等代表德方出席會議并演講。
10月21日,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的2015首屆中德保險研討會在京舉行。本次研討會以“中德保險業發展動態與機遇”為主題。中國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出席會議并講話。德國駐華大使館金融參贊Robert Elsen、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國際合作部部長Peter Baier、德國保險業協會管理董事會成員Thomas Ilka等代表德方出席會議并演講。
梁濤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對中德兩國的保險業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制造業是中德兩國的優勢產業,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政府提出“中國制造2025”,并且作為國家戰略進行推動。“中國制造2025”將保險業作為服務全局的重要推手,要求保險業不斷開發提供適合產業發展的產品服務。
“目前,我國保險業已經建立首臺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為裝備企業提供了保障,下一步將以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為平臺,使保險資金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支撐。”梁濤說。
“中德保險研討會是中德兩國分享交流經驗的平臺,為合作交流打開新的一頁。”梁濤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德兩國保險業在資本業務等方面的合作交往日益深遠,德國保險業在中國從成立代表處到分公司再到合資公司,雙方交流逐步加深。在行業交流方面,中德兩國簽署了交流協議,今年又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兩國的溝通交流。目前中德經貿合作已成為兩國對外貿易的重中之重,雙邊貿易占中歐貿易額的1/3。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中德兩國扎實牢靠的合作伙伴關系為兩國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互聯網 +”催生了新的保險業態。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將金融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發展到了極致,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保險行業的價值體系。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保監會等相關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此后針對行業特點,中國保監會專門制定了《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中保協發布了《互聯網保險業務信息披露管理細則》,全面規范了互聯網保險經營規則、信息披露、客戶服務和信息安全 ,特別是針對第三代網絡安全的運用實際,進行了合規的管控,協調防范互聯網保險風險。對此,梁濤指出,在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中德保險業發展和監管面臨著共同的機遇和挑戰,中德兩國要彼此分享發展和監管的經驗。德國是保險強國;是歐洲非常重要的保險市場,發展歷史較長;是世界上再保險非常重要的國家,商業體系非常成熟,生態保險體系也很成功,管理豐富、監管規則健全完善,都值得中國保險業認真學習。當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很多不足,但在互聯網保險方面剛剛做了一些探索,有一些經驗也可以與德國同行分享。
“近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 ’的發展戰略,中國和德國恰好處于兩端,我們深信,中國和德國的貿易合作一定具有廣闊的市場,保險業也一定會伴隨著兩國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進步。”中保協會長朱進元表示,保險業如何服務好兩個重要的經濟體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對此,兩國的保險行業協會責無旁貸。希望通過這個研討會,中德兩國的保險從業者們能實現理念上的碰撞、經驗上的分享、發展上的合作。
Robert Elsen和Peter Baier在發言中均表示,從全球視角看,中國是最具潛力的市場,中德兩國經濟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此次研討會開啟了中德雙方合作的新篇章。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就保險業監管而言,雙方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養老保險 、長期護理險等專業領域也有著更多合作的可能。希望雙方能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尋找更多交流合作機會。
會議圍繞中德兩國在經濟金融合作、醫療、健康、養老等民生重點關注領域,研討了中德保險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機遇 ,從保險監管、市場、產品及服務等方面探討了新技術發展給保險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就互聯網保險面臨的法律合規、保險欺詐、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做了深入交流。
2015年5月,中保協首次參加第七屆國際保險大會,會議期間中保協與德國保險業協會達成落實2009年雙方簽署的合作備忘錄、舉辦此次研討會的共識。此次研討會便是雙方落實合作、加強交流的重要舉措。
國內各主要保險公司代表、業界專家和知名學者以及德國保險業協會及其會員公司代表共計150余人出席了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