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過上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算是好日子。人人都希望生活幸福,但什么叫幸福的生活,卻沒有一個人人認可的標準。
人人都渴望過上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算是好日子。人人都希望生活幸福,但什么叫幸福的生活,卻沒有一個人人認可的標準。
美國銀行對富人財富和生活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富人心目中,健康、家庭和睦和財務安全是幸福生活的三塊基石。過有意義、創造性的生活是美國富人認同的生活目標,多數富人認為即使失去財富,這樣的生活目標也不會改變。
幸福的前提是要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人人都渴望過上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算是好日子。人人都希望生活幸福,但什么叫幸福的生活,卻沒有一個人人認可的標準。要過上好日子需要有經濟基礎,掙錢甚至掙大錢成了一部分人的生活目標,一切向錢看似乎也很流行。富人有錢這令人羨慕,似乎富人的生活也是用真金白銀堆起來的。美國銀行對富人的調查顯示出,美國富人很清楚地意識到,他們的生活目標不僅僅是擁有自己的財富,而是生活得更加豐富和有深度,也就是過有意義、創造性的生活,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通過自己的工作和努力回饋社會。9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75%的受訪者認為,即使失去財富,他們的生活目標也不會改變。76%的受訪者承認更多的財富給予他們更多和更大的能力去改變生活。
什么是幸福生活?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同。在美國富人心目中,健康、家庭和睦和財務安全是幸福生活的三塊基石。對于富人而言,幸福生活還有一些重要元素,比如從事有意義的工作、有成就、回饋社會、個人成長進步、懷有愛心、留下傳奇、廣交朋友等。在老年富人人群中,幸福生活更多體現在健康和家庭上。在“80后”富人人群中,幸福生活多看重有意義的工作和家庭財務安全。35歲至50歲的富人人群則是將家庭財務安全視為幸福生活最重要的一環。總體而言,美國富人是在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上行進,但很多富人認為在5個方面還要加把勁才算是無憾的幸福生活。這5個方面包括:健康、回饋社會、懷有愛心、家庭和睦和廣交朋友。
幸福生活基石之一:身體健康
健康就是福,這話可謂至理名言。錢有了人沒了,這不僅過不上幸福生活,連基本生活都過不上,所以99%的受訪富人把身體健康看成是過幸福生活的最主要基石。他們認為,投資健康與投資金融資產一樣重要,這就是不光要錢,還得要命,而且年齡越大越看重對健康的投資。91%的受訪富人表示在健康投資上要加大力度,特別是70歲以上的富人更表示,為了保持身體健康,花多少錢都可以。“80后”富人似乎認為自己還年輕,有本錢拼身板,因此“80后”認為為維持身體健康花多少錢都可以的比例最低,只有4%。而35歲至50歲和51歲至69歲富人認同的比例同樣不高,前者為15%,后者為13%。
雖然富人視身體健康為幸福生活的基石,但富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打分并不高,平均下來富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評分是B-,不到80分,富人自認為他們在身體健康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壓力太大。
幸福生活基石之二:家庭和睦
美國富人將家庭和睦視為幸福生活的第二塊基石。其實對于普通人而言也是這個道理,中國人常講家和萬事興,如果家人整天鬧矛盾、爭吵打架,不論是有錢還是沒錢,都不能說是一件快樂的事。家庭和睦體現在相互關愛、承擔責任之中。隨著美國女性收入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在家庭中的角色也由全職媽媽向家庭財務決策者方向轉化。雖然美國富有家庭中有六成家庭主要依賴男主人的收入來打家底,但在“80后”富有家庭中,女性收入與男性收入相等和超過男性的家庭比例高達51%。在這類家庭,女性自然對家庭財務決策有著更多的發言權。
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變化不僅體現在成為家庭主要收入者比例升高、對家庭財務決策擁有更大的權力,而且在照料未成年子女上也開始脫離全職媽媽的職能。在美國51歲以上富有家庭中,女性仍是家中未成年子女的主要照料者,男性照料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比例僅為3.5%,夫妻共同照料未成年子女的比例為23%。在35歲至50歲富人家庭中,夫婦共同照料未成年子女的比例達到44%,女性照料未成年子女的比例為49%,男性比例為7%。在18至34歲富有家庭中,女性照料未成年子女的比例雖然依然高達67%,但男性照料未成年子女的比例卻也高達25%,夫婦共同照料未成年子女的比例下降到8%。
美國富有家庭看中家庭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是為后代留下巨額財富,讓后代有擴大財富的資本。60%的富有家庭將為后代留下財富視為生活中重要一環,76%的富有家庭認為為后代留下財富將對后代有正面影響。雖然富有家庭有意愿為后代留下更多財富,但他們對子女是否對繼承大筆財產做好充足準備存有擔心,更不希望有了錢的子女成為紈绔子弟。在受訪富有者中,只有16%的人認為后代會取得與自己一樣的財富地位,20%的人認為子女已具備駕馭繼承財產的能力。美國富人在子女繼承財產上似乎不愿露富,也就是不會早早告知子女老爸老媽有多少財產,以免子女失去上進的動力。在富有家庭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向子女披露了家庭擁有的財富,有不到一半家庭只是向子女披露了家庭擁有的部分財富狀況。
幸福生活基石之三:財務安全
保證家庭財務安全被富人視為幸福生活的第三塊基石,敗家為富人所不齒。自己不敗家,而且寄望后代也不要敗家。在管理財富上,富人家庭的投資以保守為主,64%的受訪富人家庭的投資策略是低風險、低回報,36%的富人家庭投資策略是高回報、高風險。
2015年,55%的富人受訪者仍把增加財富作為主要投資目標,這比2014年降低了6個百分點。50歲以下的富人更傾向把增加財富作為投資目標,而以投資收入作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富人家庭在投資策略上更注重維系財富不縮水。雖然美國股市現在是牛市,但富有家庭在投資組合上還是保有一部分現金份額。38%的富人家庭在投資上保有現金的比例不超過10%,40%家庭的投資中保有現金的比例在10%至24%之間,14%家庭的投資中保有現金的比例在25%至50%之間,8%家庭的投資中保有現金的比例在50%以上。
作為富人,他們所展示的傳奇不僅僅是成為富有的家族,而且愿意回饋社會,超過一半的富人認為回饋社會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78%的富人做出慈善捐款,66%的富人參加義工活動。55%的富人受訪者認為回饋社會符合自己的信仰和利益,43%的富人認為回饋社會為自己的后代樹立起良好的榜樣,33%的富人認為回饋社會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32%的富人認為富人有道德責任與窮人分享財富。43%的富人表示,個人的投資決定表達出自己對社會、政治和環境的價值觀。71%的富人表示,更愿意投資那些對社會和環境有正面影響的公司,而且要避免投資那些對社會或環境有負面影響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