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廣州車牌搖號結果日前出爐,令業界驚喜的是,節能車搖號指標出現史上首次爆倉現象——在本次推出的880個指標中,參與申請的人數多達2169個,中簽率低至40.57%,說明新能源汽車已日漸受到市民喜愛。
12月份廣州車牌搖號結果日前出爐,令業界驚喜的是,節能車搖號指標出現史上首次爆倉現象——在本次推出的880個指標中,參與申請的人數多達2169個,中簽率低至40.57%,說明新能源汽車已日漸受到市民喜愛。
眾所周知,自從廣州實行車牌限制、推出新車牌搖號制度以來,一般車牌一直供不應求,中簽率多在2%上下;一般車牌的競價部分指標,價格則從1萬元/個起步,反復走高,最高曾達到36000元左右。而同期推出的節能車車牌,向來少人問津,每次總有不少剩下。據了解,市民對新能源車的冷遇,原因無他,就是新能源車的各種技術及配套設施問題未能盡如人意,如電池儲能容量小、續航能力不夠大,充電樁少、充電困難等等。
今次節能車車牌突然受捧,雖然沒有調查表明出于何種原因,但估計不外乎兩個:一是急于用車,而一般車牌又抽簽不上,只好轉向新能源車;二是市民喜愛的大牌汽車制造商,不斷推出新能源車,使得新能源車的車型不斷增加,選擇性增多,加上新能源車的技術進步,人們對新能源車的使用信心大大增強。
不管怎么說,對于新能源車業來說,新能源車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接受和喜愛,無疑是一件好事情。而要繼續維系市民的這種喜愛,除政府繼續推出傾斜政策,給予新能源車購買、服務等各種優惠之外,積極而切實地完善新能源車的配套設施,使人樂于使用新能源車,則顯得至關重要。
多年來,國家一直鼓勵國人使用新能源車,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及優惠措施。有措施更是帶有某些強制性的,如規定每個城市、街道、住宅區都要興建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車充電設施。但規定是頒發了,基層單位的行動卻十分遲緩,進展不大。
就拿筆者居住的小區來說,小區常住人口大約在3萬人左右,街道上停滿了各種各樣的小汽車,常常擁擠不堪。雖然這些小汽車有多少是新能源車,無法統計,但環顧小區方圓5公里內,仍難以找到一個新能源車的充電設施。若使用新能源車的車主一時大意,車的電池不足了,真不知如何是好?對于新能源車的用戶來說,如何宣傳新能源車的好處,或給予怎樣的優惠,都比不上配套設施的完善來得實際。期盼有關部門多了解新能源車用戶的各種訴求,切實加以解決,以培養市民使用新能源車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