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送到京的天然氣匯聚起來,發電的同時又把循環水加熱到100攝氏度以上,這些水經過供熱網流入到了千家萬戶。寒冬里,西北熱電中心京西熱電廠“燒”出來這10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每天24小時向北京西部1800萬平方米建筑供熱。
今年本市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削減約1100萬噸
城六區實現集中供熱清潔化
輸送到京的天然氣匯聚起來,發電的同時又把循環水加熱到100攝氏度以上,這些水經過供熱網流入到了千家萬戶。寒冬里,西北熱電中心京西熱電廠“燒”出來這10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每天24小時向北京西部1800萬平方米建筑供熱。
現在,北京規劃建設的四大燃氣熱電中心中已經有3個投運,等東南熱電中心的兩臺燃氣機組2017年初建成投運后,總體就能壓減燃煤920萬噸左右。昨天,市發改委對外發布,截至目前,初步統計本市今年的煤炭消費總量大約1200萬噸,這個數字已經比2012年削減1100萬噸左右,幾乎減了一半。
四大熱電中心僅差最后兩臺機組
“以前供熱是燃煤,現在換天然氣,減排效果立竿見影。”工作人員王帆點擊幾下鼠標,平臺上監測到的實時數據立刻出現在屏幕上:出水的溫度已經超過110攝氏度,每小時流水量接近萬噸,但監測到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只有16毫克/立方米,“這個數字只有北京排放標準的一半。”
實際上,西北燃氣熱電中心很大程度是替代了京能石景山燃煤熱電廠的職能。去年7月,服役半個世紀之久的大唐國際高井熱電廠的6臺燃煤機組全部關停,開啟了北京關停大型燃煤熱電廠的序幕。緊接著,另兩個“燃煤大戶”京能石景山和北京國華燃煤熱電廠也在今年3月關停,本市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熱電廠——華能熱電廠也將在明年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這三座燃煤電廠關停后,初步測算,可以幫助北京每年凈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400噸、氮氧化物排放14000噸、粉塵排放2220噸。
“老兵”退役,“新兵”補上來,大型燃氣熱電中心紛紛上馬:最早的西南熱電中心2臺燃氣機組在2013年3月全部建成投運;西北熱電中心6臺燃氣機組2014年10月建成投運;東北熱電中心4臺燃氣機組今年8月建成投運。“北京四大熱電中心僅剩東南熱電中心兩臺燃氣機組還未投產,2017年初能建成投運。”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熱電中心全面建成、燃煤電廠全面關停后,北京的熱電聯產機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20%。
“陜京四線”2017年通氣
來自市發改委的數據顯示,為了推進壓減燃煤工作,本市三年來累計已投資近300億元,
其中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36.7億元。與此同時,本市已完成12616蒸噸采暖燃煤鍋爐改造,讓城六區基本實現無燃煤鍋爐;全市已經累計改造工業鍋爐3307蒸噸,市級以上工業園區基本實現生產用能清潔化;東西城近8萬戶平房居民“煤改電”,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則通過“煤改電”、“煤改氣”削減民用散煤7.8萬噸。
而在天然氣管道建設方面,這位負責人也向記者透露,正在建設的陜京天然氣四線在北京的控制性工程已經打通,市發改委將加大協調力度,確保在2017年建成通氣。
陜京四線干線西起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靖邊首站,東至北京市境內高麗營末站。這是繼陜京一線、二線、三線之后的又一條經由長慶地區向環渤海地區及途經地區輸送天然氣的能源通道。去年8月,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批復,也標志著陜京四線將進入實質建設階段。
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也獲得了長足發展,目前本市光伏發電能力已達到16萬千瓦,地熱和地泵利用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達到6%左右。
明年燃煤擬控制在1100萬噸內
《北京市2013-2017年加快壓減燃煤和清潔能源建設工作方案》明確給壓減燃煤工作定下硬杠杠:2017年本市燃煤總量要在2012年的基礎上削減1300萬噸。這也就意味著,兩年內,本市煤炭消費總量會削減到1000萬噸以內。
“初步意向明年燃煤將減到1100萬噸以內。”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本市正在研究制定明年的壓減燃煤方案,明年控制到1100萬噸內以后,也就為實現2017年的總目標打下了基礎。
據了解,目前本市核心區已經基本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已經基本實現集中供暖清潔化,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也由2010年的29%降到了14%,優質能源占比達到86%。
目前北京燃煤消耗量,郊區占了四分之三以上。城區壓減燃煤見了成效,如何出招讓郊區燃煤量也降下去?
“未來會重點改造鎮級以下的鍋爐及農村散煤。”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平原地區如果具備條件的將以天然氣改造為主,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則會以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改造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