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天下午三點,杭州新房(包括余杭、蕭山)已成交125558套,超過了最為瘋狂的2009年成交的11萬套紀錄。在這樣的走勢下,人們關心的是,市場是否會逆轉?房價是否有上漲趨勢?
截至昨天下午三點,杭州新房(包括余杭、蕭山)已成交125558套,超過了最為瘋狂的2009年成交的11萬套紀錄。在這樣的走勢下,人們關心的是,市場是否會逆轉?房價是否有上漲趨勢?
事實上,近17萬套的天量庫存,加上未來的供應量,樓市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今年出讓的700萬m2土地量可能在明年全線面市,還有一組數據不可忽視:本報記者統計了2011年至2014年已出讓但尚未開盤的項目,發現市場尚有350萬m2的潛在供應量。
樓市拐點,恐怕尚難現。
今年新推土地
可新增704萬m2供應
今年下半年土拍市場掀起一陣陣的高潮,各個板塊地王頻現,開發商為拿好地競爭異常激烈,按照目前開發商“快速開發,快速周轉”的短頻快操盤手法,今年拍出的土地,其項目很可能在明年面市。
今年1月至12月28日成交的涉宅用地中,僅天陽鳳起、融創候潮府已入市,剩余的59宗涉宅土地,或是尚在開發階段,或是開發商剛拿到地。另外,今年拍出的純商業用地也不少,有52宗(包括余杭、蕭山),含少量的定向用途,比如加油站、科研辦公等。
根據記者的統計,以上59宗涉宅地塊可建面積約557萬m2。以一套房子120m2來計算,明年的樓市新增供應約4.6萬套;今年拍出的純商業用地可建面積147萬m2,多數會呈現酒店式公寓和寫字樓。這商業和住宅加起來704萬m2的可供量明年陸續上市后,對市場又是個巨大壓力。
截至12月30日,杭州市區新房庫存共計16.7萬套(包含住宅和商業)。即使沒算上新增供應量,按照今年月均成交10100套新房的去化速度,要消化目前樓市的庫存需要17個月。
如果再算上新增供應,這個消化周期需要更長時間。我們假設今年拍出的土地包括商業在內都在明年入市,那么根據明年可能新增的704萬m2供應量,統一按照每套120平方米計算,整個杭州新房市場可能新增5.9萬套房源(包括住宅和商業),按目前成交水平,消化期將會拉長至23個月。
明年供應熱點:
未來科技城、奧體、橋西
今年土地成交分布不均,導致明年供應不平衡。今年成交地塊,集中在余杭、蕭山,這其中未來科技城、奧體贏得了開發商的芳心,濱江、橋西這兩個一度斷供的區域,明年也迎來了高端產品的供應。
據統計,今年1月至12月,余杭區共成交21宗涉宅地塊,共計可建面積180萬m2,是今年土地成交最多的區域,如果按平均每套房源120m2計算,明年余杭新房最大新增房源達1.5萬套;商業用地,余杭同樣供應最大,今年拍出商地可建面積達71萬m2,大約明年可新增6000套的酒店式公寓和寫字樓。加上住宅,該區域新增房源量可達2萬套。算上現有庫存,明年僅余杭區就有7.8萬套房源可供選擇。
這其中,隸屬于余杭的未來科技城土地供應量有85萬m2,占了整個余杭區新增供應量近一半,明年未來科技城或將新增7000套房源。陷入價格戰多年的臨平北,今年沒有成交地塊,緩解了去化壓力。
蕭山今年重點供應在錢江世紀城、奧體和北干區域。本周一奧體板塊出讓三宗宅地,共計可建面積37.4萬m2,陡然給明年的蕭山市場供應加了碼。這三宗地塊被融創、龍湖、旭輝以高地價分食。這幾家狼性十足的開發商,勢必在明年的奧體板塊掀起一番營銷大戰。靠近濱江的蕭山北干區域,在今年10月,由于中鐵建、濱江的聯合拿地,開始走入大眾視野,這塊25萬m2宅地將明年入市。
由于供應量小,一路漲價熱銷的橋西、拱宸橋區域,明年將有三個項目密集上市,即陽光城、大家以及金地項目,陽光城規劃、大家項目的案名已定,考慮財務成本,項目會快速入市,三個項目共計30萬m2,極大地補充了區域供應量,但也可能迎來一番銷售惡戰。
明年的濱江非常有看點。今年10月,綠城九龍倉聯合體、中國金茂在濱江先后以樓面價21046元/m2和樓面價21512元/m2分獲宅地,刷新地王紀錄。這兩宗地塊產品定位高端,金茂已明確打造“金茂系”的高端產品“金茂府”,兩大項目都將于明年露面。業內猜測,這兩個樓盤將把濱江帶入40000元/m2時代。
2011年至2014年間出讓土地
尚有350萬m2未上市
除了庫存量與新增供應量,還有一個供應的因素不容忽視。杭州還有不少隱匿若干年尚未入市的項目,或將繼續增加明年樓市供應。
記者統計發現,2011年~2014年這四年期間,包括商業用地在內,已成功出讓但項目尚未入市的可建面積至少350萬m2。如果按120平方米計算,這些未領出預售證的房源達2.9萬套。
2011年開始,樓市受到“限購限貸”影響,進入下行狀態,樓市成交量下滑。2011年~2014年期間,拿地的開發商或是因為時機不好,營銷思路變化,或是遇到資金問題等原因,項目遲遲未能入市。這些樓盤猶如樓市隱形人,隨時可能現身。
比如,2011年11月新天地集團拿下江干區天城單元宅地,案名為天城府,至今未開盤;東日晴好從2011年5月31日拿地至今,項目已經封頂,外立面也已基本完成,卻還處于待售狀態;中維地產于2011年底以23億元進駐之江板塊,今年上半年才開始規劃公示,可建面積20萬多m2,至今未入市,并已傳出要整體轉讓的消息;北京英藍去年9月在大關單元取得一塊商住用地,目前也沒有銷售跡象;還有中企御品灣,目前已改名為中企艮山府,開發商是2009年拿的地,現項目已經結頂,除了2013年年底領過255套房源的預售證外,其余房源仍未領證。這些樓盤蟄伏于樓市多年,是樓市新增庫存不可忽視的部分。
其中,余杭區樓市的隱匿庫存情況最嚴重,2011~2014年期間,已出讓但未入市的土地可建面積達150萬m2,如果這些樓盤明年全部現身,余杭區將面臨更大的去化壓力,這個消化周期可以拉長至兩年半以上。比較之下,主城區也不少,隱性庫存約120萬m2,量比較可觀。
預售新規
可能會延遲新盤上市
“從表面上看,樓市供應的數據量是大的,但消化速度也上來了。而且,明年從供應節點來看,有其特殊性。”漢嘉機構副總經理陳煥春表示,受到預售新規和國際性會議的影響,明年樓市新盤供應集中在上半年和年底,或是延遲到后年,減緩了房源新增的壓力,這兩個時段之間的“中間檔期”給庫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消化期。
她認為,現在樓市不能簡單看庫存數字,而是要從板塊和產品上去分析。“明年樓盤和板塊‘二八’分化將更明顯,需求也是分化的,改善將進入‘產品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