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內陸核電”并未出現在講話稿中。內陸核電2016年大概率還將繼續蟄伏,等待進一步論證。
在2016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內陸核電”并未出現在講話稿中。內陸核電2016年大概率還將繼續蟄伏,等待進一步論證。
盡管內陸省份對重啟核電的渴求與呼吁聲越來越強,但現實還是澆下一盆冷水:2016年內陸核電放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12月29日北京召開的2016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布置來年能源工作時指出,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穩妥推進一批新的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開工建設CAP1400示范工程,推動“華龍一號”技術進一步融合。
處于輿論喧囂中的“內陸核電”四字并未出現在講話稿中。這一表述釋放的信號是:內陸核電的春天仍未到來,2016年大概率還將繼續蟄伏,等待進一步論證。
早在2008年1月,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江西彭澤就成為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首批三個內陸核電項目。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爆發令上述三地核電建設的前期工作戛然而止。一年后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要求,“十二五”期間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自此,內陸核電進入蟄伏期,但圍繞內陸核電的爭議卻從未止息。
即便如此,各大核電企業和地方積極籌備內陸核電的行動也從未停止。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湖南、湖北和江西都提交了盡快重啟內陸核電項目的提案和建議。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全國已有十余個省區對內陸核電有所布局,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的廠址有31個。
今年早些時候,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工程院、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對中國內陸核電站廠址進行了調研,以論證安全性上是否符合開工建設的條件。據悉,目前已形成調研報告上報,有待最后決定。
在國務院新聞辦12月23日舉行的“巴黎歸來談氣變”中外媒體見面會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內地核電到底什么時候建、在何地建,可能還在進一步論證。“如果我們真正把煤和火電比重壓下來,單純發展可再生能源可能還不足以達到我們確定的2030年占比20%的目標,必須要發展一些核電。”
前述全國能源工作會議還披露了2015年核電行業的權威數據。2015年全年,新投產核電機組820萬千瓦,核準開工核電機組880萬千瓦。截至目前,在運核電機組達27臺,裝機容量2550萬千瓦;在建及已核準機組3203萬千瓦,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十二五”期間,核電裝機規模增長2.6倍。
與外界的喧囂不同,在核電業內看來,內陸核電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與沿海核電并無二致。世界各國運行的核電機組一半以上建在內陸,如法國內陸核電占69%,美國內陸核電占61.5%,其中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21個核電廠,總裝機容量3000多萬千瓦。世界內陸核電安全運行50余年的事實說明:內陸核電廠安全是有保障的,對公眾和環境并未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