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國保信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截至目前,已有7家保險公司通過了中國信保對稅優健康保險的系統驗收,平安人壽、中國人壽、中國人民健康保險、陽光人壽、泰康養老、建信人壽和太平洋人壽成為有資質提供稅優健康險解決方案的險企。
備受市場關注的個人稅優健康險業務有了最新進展。
12月30日,中國保信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截至目前,已有7家保險公司通過了中國信保對稅優健康保險的系統驗收,平安人壽、中國人壽、中國人民健康保險、陽光人壽、泰康養老、建信人壽和太平洋人壽成為有資質提供稅優健康險解決方案的險企。
“目前這幾家險企的稅優產品資格及具體的健康稅優產品均待保監會批復,個人稅優健康險產品上市已進入倒計時,其將成為社保醫療外的有力補充,豐富民眾的健康保障水平。”中國保信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從平安人壽了解到,其設計的產品會在行業標準條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身稅優健康險產品優勢,如提高報銷額度、增加費率優惠力度以及提供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務等。
七險企稅優健康險產品待批復
“銷售相關稅優保險產品的保險機構需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申請開展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獲保監會批復并公示;獲保監會批復資格后,上報稅優健康險產品,獲保監會批復,并獲保監會審批同意。目前,上述首批7家保險公司均在就上述流程進行申報,尚未有保險公司獲批銷售資格和獲批產品。”12月31日,平安人壽一位參與個人稅優健康險產品的負責人表示。
2015年8月,保監會正式發布了《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保險公司經營稅優健康險的資質提出了多項要求,其中包括需滿足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上一年度末和最近季度末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于150%等。4個月后,《關于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的通知》出臺,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從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國31個城市正式啟動。對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個人所得稅前予以扣除。
“個人健康險稅優險將具有不會拒保和產品準入門檻低等特點,其設計將遵循合理定價、保本微利的原則,成為社保醫療外的有力補充,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此前,平安人壽總經理趙福俊接受本報專訪時稱。
雖然外界尚未看到各家保險公司的個人稅優健康險產品具體形態,不過據趙福俊透露,平安人壽會走市場化的道路,其打造的產品主要以提高報銷額度、增加費率優惠來打開市場。
事實上,記者也從相關渠道獲悉,在獲批的7家保險公司中,亦并非只有平安一家在積極備戰市場。就在12月29日,太平洋保險在上海召開了健康保險稅優政策企事業單位解決方案發布會,有全國300余家大型企業參與。
占據市場方式各不同
“從平安和太保業已發布的消息來看,首批7家公司搶占個人稅優健康險市場方式都會不同,平安人壽會以其龐大的銷售網絡,還有整個平安集團各家子公司的協同營銷,快速打開局面;而中國太保則率先與300多家大型企業結盟,走的是另外一條捷徑。”12月31日,上海財經大學保險系精算博士王濤告訴記者。
在王濤看來,個人稅優健康險最受關注的還是其稅收優惠,也就說投保人愿意每個月從薪金中扣除200元來投保,那么這200元到底是由個人來承擔還是企業來額外承擔也暗藏玄機。
“如果個人投保,企業報銷,那肯定會有很多投保人參與;另外由企業統一投保,作為一項補充醫療保險福利,也會促進這項業務打開市場局面。我覺得個人投保的積極性還需要企業去刺激,單靠保險公司一頭熱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王濤受訪時坦言。
記者也從上海一家稅務師事務所合伙人陳俊處了解到,個人自行投保和由企業統一投保以及企業和個人各分擔一半所承擔的稅率以及能夠免稅的額度都不同。
“如果個人自行投保,相對應納稅所得額會低一些,如果是由企業統一投保或兩者各承擔一半的保費,那么在應納稅所得額上略高。但是第一種投保方式,是需要個人拿到保險公司的投保憑證之后去企業報銷,所以比較繁瑣。”陳俊稱。
而這也是最困擾保險公司的地方,一家已經獲得經營資格的壽險公司高層坦言,現在不是怕保險公司拿不出好的產品,而是個人有意愿投保,但是企業拖延報銷;或者企業準備全部投保,而有一部分人又不愿意投保。
“我們即將推出的產品以年繳方式投保,每月繳納200元無論對投保人還是保險公司都很繁瑣,但是有些個人還更愿意月繳方式,因為一個人發生疾病的時間是不確定的,他在某年投保了2400元保費享受稅收優惠,他不是在年末生病,而是在剛投保完就生病,他會覺得不合算。余下幾個月的保費是白繳納的。所以具體每家公司的產品都會精算的很清楚,這些問題都會考慮到。”平安人壽精算部門相關人士也坦承。
這位人士表示,市場上的稅優健康險產品如果1月份不推出,那就可能要等到春節后的2月末3月初。個人稅優健康險的市場反響好壞,將直接決定個人稅延型養老險落地的速度,畢竟后者的產品設計以及稅收支付更為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