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就油價機制征求意見:討論是否設置地板價】國家發改委就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推進成品油價格進一步市場化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預計此次大范圍征求意見后,價格機制完善的重點和方向將基本明確,新機制出臺步伐將加快。(新京報)
昨日,國家發改委就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推進成品油價格進一步市場化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預計此次大范圍征求意見后,價格機制完善的重點和方向將基本明確,新機制出臺步伐將加快。
討論是否設“天花板價”和“地板價”
據新華社報道,參會代表就成品油價格機制是否應設置“天花板價”和“地板價”,具體水平如何確定,價格調整方式如何簡化、優化,如何保證國內石油供應安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資源節約利用等問題發表了意見。此次參加會議的有用油大戶、貨車司機、船主、出租車司機、私家車主、行業協會、石油企業、專家學者等各方面代表。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柏強表示,目前還不知道是要設置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還是設置以參考價格為基準的上下浮動范圍。如果是最高價、最低價,他認為,最高價沒有意義,最低價可以在國際油價過低時,對國內的石油產業進行保護,因為國內生產的成本遠高于主要石油出產國。林柏強更贊同上下浮動的制度,這也是在推行完全市場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成品油價格調整在去年12月份經歷了兩次“暫緩”。2015年12月29日新華社報道稱,成品油價格機制正在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預計新機制出臺前,成品油價格將繼續暫緩調整。
兩年來油價調整五次被干預
此次征求意見,是在新版《中央定價目錄》刪除油價的大背景下,同時長時間低迷的國際油價也加速了改革進程。
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對外公布了重新修訂的《中央定價目錄》,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中央定價目錄》7大項20小項已沒有“油”的字樣。備注中提出,成品油價格暫按現行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適時調整,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
2015年12月15日與29日,按照目前執行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本應兩次下調油價,但是調整都被“暫緩”,也是出于正在進行的價格改革。事實上,2014年至2015年,有關部門五次干預成品油價格調整,原因或是消費稅上調,或是霧霾嚴重以及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薛群認為,當前的成品油價改階段出現或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是產業鏈利潤分布不均。目前,國際原油價格長期處于低位,從勘探、煉油、批發、零售四個板塊來看,利潤分配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不均衡。從國內煉油行業整體來看,勘探板塊、批發板塊虧損嚴重,煉油、零售板塊盈利。煉油產業鏈“旱澇不均”或將倒逼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提速。
同時,他認為有關部門干預程度過高。長久以來,我國成品油處于壟斷格局,成品油定價完全沒有達到市場化。2015年國內石油市場放開加速,為后期成品油價格加速市場化做出良好鋪墊。
薛群還認為,成品油價格構成不合理,稅負比重過高。以2015年12月25日北京地區92#汽油價格5.67元為例,對成品油價格的構成進行計算得出:當前中國成品油價格構成中,稅負占比為46.3%,其中消費稅占比27%,增值稅占比14%。也就意味著,每加一升油,消費者需要繳納2.62元的稅。
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發展歷程
1998年6月3日
原國家計委出臺了《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按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相應確定,這標志著成品油定價市場化的開始。其中,原油基準價由國家計委根據國際市場原油上月平均價格確定,每月一調,汽油和柴油則實行國家指導價,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集團在此基礎上可上下浮動5%。
2000年開始
國內成品油價格開始與國際市場接軌,跟隨國際油價變化調整。2001年11月,國內成品油價格接軌機制進一步完善,由單純依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石油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幅度在5%—8%的范圍內時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范圍時由國家發改委調整零售中準價。
2003—2008年
由于國際油價進入大幅波動且快速上漲的環境中,成品油價格由國家發改委宏觀調控,通過讓國家和企業消化高油價成本,將國際油價的波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降到了最小。
2009年
國家發改委再度推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方案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2013年3月
國家發改委公布完善后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一是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二是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三是適當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品種。
■ 觀點
放開壟斷才能談價格市場化
除了定價機制,業內普遍認為,放開上游壟斷才能真正推進價格的市場化。
何時能放開成品油價格,讓其真正反映供需關系?林伯強說,“現有上游資源被壟斷的情況下,如果成品油價格完全放開的話,中石油、中石化會漲價。”
卓創資訊分析師朱春凱也認為,石油價格真正市場化需要放開上游資源壟斷,讓國資民資一起公平競爭才能實現。據他介紹,目前我國原油的勘探、開采等,仍然掌握在央企手中,而此前政府已多次提出過能源體制改革,但各種利益博弈導致市場化推進的速度很慢。
以地方煉廠為例,朱春凱說,原油都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如果他們不提供原油給地方煉廠開工,地方煉廠將沒有油可以煉。因此,價格就被中石油、中石化牢牢控制。“開放上游,讓市場去配置資源”,才能談價格市場化。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薛群表示,新定價機制在可能調整國際原油參考油種的同時,有關部門的干預程度也將降低。價格市場化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降低干預程度的前提是要做到油價調整的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