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資本市場改革之爭】經過2015年股災的洗禮,不僅一些新的機制、方法已經在進行。而2016年,注定是A股的改革年。(中國經營報)
資本市場新的改革正在醞釀中。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隨后的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在滬深兩市進行股票注冊制相關改革的議案。這無疑為2016年甚至以后更多年股市的改革明確了方向。
經過2015年股災的洗禮,不僅一些新的機制、方法已經在進行。而2016年,注定是A股的改革年。
熔斷機制正式執行
在注冊制來臨之前,1月1日,最先和廣大投資者見面的是熔斷機制。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2015年9月份,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同步發布的《關于就指數熔斷相關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擬引入的指數熔斷機制將主要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設置5%、7%兩檔熔斷閾值,并且漲跌都將觸發熔斷。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為市場在大幅波動時提供“冷靜期”,有助于市場穩定,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
事實上,熔斷機制的推出與2015年A股市場的巨幅震蕩有莫大關系。
經歷了長達5年的熊市之后,2014年7月,A股再次反彈。這一行情一直延續到了2015年,并逐漸演繹成“瘋牛”行情。
A股指數從2014年7月2100多點漲至3500點,用了6個多月。而在2005年從3500點上漲至5400點,僅用了3個月。在此階段,國內的經濟形勢并不樂觀。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基本面亦并無太大改觀。
不過6月12日開始的股災將A股推向深淵。從行情的最高點5178.19點(2015年6月12日)到最低點2850.37點(2015年8月26日),深滬兩市市值減少了近33萬億元。A股市場更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千股跌停的局面。一些進行了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大股東,為防止股價暴跌引發的股票平倉、爆倉,更是找各種理由促使上市公司停牌。
上海寶銀創贏投資董事長崔軍表示,本輪牛市是在缺乏實體經濟業績支撐背景下發生的,被杠桿資金瘋狂推動所致。“股災的深層原因就是去杠桿化導致踩踏事件造成的,流動性危機和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加劇了股災的嚴重程度。”崔軍表示。
股災期間,相關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央行在2015年6月27日宣布,28日起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并降息0.25個百分點。隨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7月1日,深滬兩家交易所宣布下調交易費用。此后,證監會放松了對于融資融券的限制,不再強行去杠桿,并提示減少IPO數量。之后,匯金、證金公司開始救市。此時,監管層亦要求上市公司股東通過增持、不減持等方式進行自救。諸多上市公司也通過停牌等方式阻止股價的進一步下跌。
然而,伴隨監管層救市腳步的是,A股市場出現了千股跌停、千股漲停的局面。平倉、爆倉等詞匯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上。
7月9日,公安部表示高度重視,會同中國證監會進行分析研判,部署全國公安機關依法打擊證券期貨領域違法犯罪活動。當日,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帶隊到證監會,會同證監會排查近期惡意賣空股票與股指的線索。10日,新華社消息顯示,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率跨部門工作組抵達上海。工作組已發現個別貿易公司涉嫌操縱證券期貨交易等犯罪的線索,正在依法開展調查。
有意思的是,在A股指數連續下挫半個多月之后,9日當日,A股指數強勢上漲5.76%。不過,此后股市繼續下跌。直到8月下旬企穩。
銀河證券策略研究總監秦曉斌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反觀這一輪劇烈震蕩,最大的啟示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還存在一定缺陷,主體制度還有一些待完善的空間。“從細節而言,這輪下跌負反饋的邏輯中,前期監管層對于場外配資結構、數量、規模認識可能存在不夠清晰全面的情況,那么未來加強對整體市場資金動向的情況掌握或是把握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一個著眼點。”秦曉斌表示。
龍贏富澤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童第軼則表示,缺乏有效的熔斷機制是2015年股災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漲跌停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出清,在對沖工具有限的情況下,造成大面積停牌,導致流動性喪失。除此之外,我國投資者結構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散戶化傾向嚴重,追漲殺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制度上的缺陷呈現放大化。”童第軼表示。
而新年伊始就推出的熔斷機制,恰好是投資者呼吁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股災之后,監管層對于市場制度的一次完善。
從反腐到監管補漏
股災救市之后,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風暴席卷了整個資本市場。牽涉其中的多為資本市場握有重權、叱咤風云的人物。
這場風暴從券商“一哥”中信證券開始。2015年9月15日傍晚,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與程博明一起被查的還有中信證券運營管理部負責人于新力、信息技術中心副經理汪錦嶺等。而在此之前的8月底,中信證券已經有8位高管因涉嫌從事違法證券交易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其中3人為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包括徐剛、葛小波和劉威。另外5人也均為部門主要負責人。
之后的2015年9月16日晚間,中紀委發布消息,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此后有媒體統計,在參與2015年7月救市的21家證券公司中,遭受證監會處罰的有14家,僅剩7家幸免。
在程、張等人被查之后,市場猜測其被查可能與救市有關。
股災發生之后的7月4日,證監會召集券商召開“救市大會”。之后,證金公司被委以救市重任,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銀河證券與中信建投提供人力支持,證金公司從這四大券商中抽調了投資經理和交易員,負責具體救市交易。
但證金公司、中信證券等救市先鋒的操盤手法卻引發了諸多的質疑。
有二級市場人士表示,作為救市主力,證金公司和中信證券等買入銀行、券商等大藍籌以穩定指數是可以理解的。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救市資金竟然買入了類似于梅雁吉祥這類股票。
8月起,因證金公司成為梅雁吉祥第一大股東,這讓該公司連續漲停,并引發市場對于“證金”概念股的無限遐想。然而,這家自2000年以來數度處于保殼邊緣,以賣資產度日的公司,其2015年的基本面實際上并無改善,2015年上半年更是虧損了1200萬元。
此外,作為“救市大本營”的中信證券總部營業部曾耗資21億元買進美邦服飾;金融大街營業部分別花12.8億元、8.5億元買進江蘇三友、良信電器;呼家樓營業部花14億元買進長盈精密。事實上,這些公司的基本面均乏善可陳。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曾公開發文表示,從證金概念股和梅雁吉祥來看,那些承擔操盤手的券商仍然秉著投機和概念炒作,沒有業績和估值支撐,股票即使漲起來之后,其結果只能是虛脫向下,這會給市場造成“二次危害”。
當時,有媒體曾發文指出,“一些機構幾乎放棄了對基本面的研究分析,轉而把心思放在‘賺國家穩定資金的錢’上面;他們的做法成為傷害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
2015年7月31日,滬深交易所對頻繁申報或頻繁撤銷申報、涉嫌影響證券交易價格的34個賬戶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而中信證券與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Citadel共同出資成立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賬戶名列其中。這些賬戶被市場指為A股暴跌的“內鬼”。
在本輪牛市啟動之初,張育軍主抓的券商兩融、場外配資等創新業務得到迅猛發展。但從4月以后,證監會對于場外配資的態度開始出現明顯轉變,之后的強力去杠桿亦引發A股巨幅震蕩。
姚剛是證監會落馬的最高職務的官員。11月13日,中紀委網站宣布,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因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12月,國務院免去姚剛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職務。
姚剛在證監會任職期間,曾分管發行工作長達13年之久。因其掌握著IPO公司的生殺大權,因此有著“發審皇帝”之稱號。
對于姚剛的落馬,市場曾猜測,與其領導救市工作有關。不過也可能與其長期掌握發審部門的權力相關。
事實上,無論姚剛、張育軍因何種因素落馬,一個可以肯定的事實是,在2015年整個A股瘋狂上漲和暴跌過程中,監管層應該負有相應的責任。
上海金曠投資投資總監張海東向記者表示,“復盤下跌邏輯,可以看到,問題的核心在于監管層前期的監管漏洞。其并沒有發現或清晰全面了解到市場的杠桿結構、杠桿規模等情況。從而在去杠桿的情況下,沒能提前預期、預判到后來快速探底情況的出現。”
張海東亦表示,以這一次教訓而言,監管層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掌控場內外資金結構情況、規范業務操作,切實做到發展的同時情況可控。可以看到,目前市場開始回暖,不少配資又在蠢蠢欲動,而目前監管以高壓手段嚴厲控制不允許其進入。
蘇培科則表示,目前對于相關監管部門展開的反腐風暴,應該是必要的。如果讓監管部門游離于法律和規則之外的話,那么對市場的影響將是非常嚴重的。“但是反腐、監管不是刮一陣風就過去了,必須有可持續的長效機制,我們的市場才會規范。”蘇培科表示。
與國家隊救市主力人員被查相呼應的是,二級市場上,平素低調、操盤手法強悍的私募“一哥”徐翔于2015年11月1日晚間被警察帶走。徐翔事件之后,與之相關的多位上市公司高管也處于“失聯”狀態。
改革“路線圖”
大規模金融反腐之后,A股市場的改革也漸漸拉開新的帷幕。注冊制無疑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表示,為了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功能,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對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公開發行,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關于股票公開發行核準制度的有關規定,實行注冊制度,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務院作出規定,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此決定的實施期限為兩年,決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證監會表示,注冊制改革絕不是簡單的下放審核權力,而是監管方式的根本轉變。實施注冊制以后,審核的重點在于信息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不再對企業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作判斷,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均由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負責。
“發行制度由核準制轉為注冊制,整個A股市場的改革方向是對的。”蘇培科向記者表示。此前,蘇培科一直在各種場合奔走呼吁改革“權力發審”和改革中國的證券監管體制。
蘇培科表示,實行注冊制就是要讓“裁判員”與“運動員”的角色分開,讓權力和利益分開,避免權錢交易和權力尋租,以保障監管到位和保證上市公司質量,讓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完善。
而指數資本集團總裁黃山表示,推出注冊制,無疑是中國證券市場改革非常大的一個進步。“但是在中國推行注冊制,還需要銜接一些相關的制度完善。”
“之前的核準制是政府為發行企業的質量做背書。”黃山表示,“未來推行注冊制一方面監管層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A股市場相應的配套也要跟上。比如做空機制、集體訴訟機制等。”
事實上,在推出注冊制之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政府已經明確指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這意味著,注冊制的推出或許僅僅是A股市場進行重大改革的第一步。而A股改革的路線圖似乎也愈加明朗。
除了注冊制之外,戰略新興板、深港通、新三板轉板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2016年落實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對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來說,讓資本市場發揮重要作用,應該說是已經達成了非常一致的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從一個側面也說明我們現在的監管體制是有缺陷的。”蘇培科說。
蘇培科表示,比如A股市場大跌的時候,IPO和再融資基本就會暫停。那么這種市場環境是需要改革的。而市場里面的發行制度、退市制度,還有投資者保護啊,都屬于基礎制度的范疇,需要進一步完善交易規則,還有法律制度也需要去完善。那么還有監管部門的角色定位,也需要進一步厘清。
劉書帆
曾任中國證監會發行三處處長
2015年8月30日,因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犯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張育軍
曾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
2015年9月22日,涉嫌嚴重違紀,被免職。
姚剛
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2015年11月13日,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12月9日,國務院免去姚剛的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職務。
2016年證券市場改革大猜想
1、A股熔斷機制正式實施
2015年12月4日,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股票發行注冊制落地
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根據決定,實行注冊制,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務院作出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決定自今年3月1日施行,期限為兩年。
3、深港通開通
2016年上半年,深港通或實施。滬港通2014年11月17日正式實施,催化了2014年底券商股主導的上漲行情。如今,滬港通已實施滿一年,預計深港通推出將是大概率事件。其總額度與滬港通相當,約5000億~6000億元。深港通試點初期標的范圍有可能是深證100指數、深證300指數成份股,以及深港兩地均同步上市的A+H股票。
4、上交所推出戰略新興板
2015年6月中旬,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時隔半年后,國務院再次提出戰略新興板,敦促證監會和上交所加快步伐。在國務院的積極布置下,目前上交所已成立了專門的新興產業板注冊中心,人員和設備都已到位。有消息稱,戰略新興板在今年7月前有望推出。
5、新三板推行轉板
2015年11月20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現階段新三板市場將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兩層,并研究推出新三板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試點。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