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近期社論稱,時至今日,中國的國力和影響也早已今非昔比,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實力都已經高居世界前列。新的角色需要中國以新的姿態去面對。作為全球性大國,中國須旗幟鮮明申明自己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張。
美國僑報近期社論稱,時至今日,中國的國力和影響也早已今非昔比,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實力都已經高居世界前列。新的角色需要中國以新的姿態去面對。作為全球性大國,中國須旗幟鮮明申明自己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張。
文章摘編如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不再只是地區性大國,而成為了具備全球性影響同時又必須兼顧全球利益的大國,雖然和傳統的“超級大國”有所差異,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大國。
作為全球性大國,中國須旗幟鮮明申明自己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張,“命運共同體”是中國近年來在外交場合上不斷提及的“熱詞”,隨著習近平在歷次出訪中都談到“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也逐漸豐滿起來,俄羅斯、非洲、亞太等都被納入“命運共同體”范疇,“命運共同體”也跨出了政治領域,在氣候、經濟乃至互聯網安全等方面,中國都倡議建立“命運共同體”。
較之此前強調合作、共贏,“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顯然更具全球視野,也更富于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懷,但僅僅有主張是不夠的,中國還必須在外交實踐中推動貫徹這一理念,這就要求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2015年,亞投行進入了實質性籌建階段,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發達國家在內的50個國家共同簽署了亞投行正式協議。
在氣候合作方面,中國與美國、法國等國達成一致,共同推動全球氣候合作,最終使巴黎氣候大會與會各國共同締結了歷史性的《巴黎氣候協議》。從籌建亞投行和參與全球氣候合作不難看出中國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事務,而中國參與全球事務的出發點正是為了建設超越國家利益范疇的“命運共同體”。
美國終究明白美中之間擁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也深知與中國這樣的大國對抗將給美國帶來難以承受的損失,因此,美國的對華強硬仍處在可控限度之內。
中國處理比較冷靜,確保了美中關系的穩定這一底線。穩住大局只是第一步,今后,中國還應向美國更準確傳達對美政策和平、合作基調未變的信息,使美國逐漸理解中國外交戰略的調整,如此以退為進,才能將兩國關系導向正確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