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期間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35%,并將在2020年底之前繼續貢獻30%的經濟增長。
北京時間4日FT稱,鑒于放假期間沒什么經濟數據出爐,我們正在評估2015年的事態,展望市場在今年將會關注的問題。本周讓我們來看看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一半,由于他們的增長率普遍高于發達經濟體,這一占比正繼續上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若按購買力平價(PPP)衡量,2015年發展中經濟體占全球總產出的58%。如今,大型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
盡管美國的利率不斷上升,但市場今年最關注的問題將是中國經濟的狀態。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并將在未來幾年在絕對值基礎上超越美國。
IMF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期間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35%,并將在2020年底之前繼續貢獻30%的經濟增長。
根據預測,印度將是2016年表現最佳的大型經濟體,估計增長7.8%,略高于2015年,該國經濟繼續受益于油價下跌。印度還仍具有較高的利率,因此在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可以運用貨幣政策。
另一個有望表現出眾的經濟體是印尼,預計增長4.9%。
金磚四國中的另外兩個——巴西和俄羅斯——在2015年陷入嚴重經濟衰退,今年很可能繼續衰退。俄羅斯的復蘇將得到盧布持續貶值的幫助;自2015年4月以來,盧布兌美元匯率下降30%。
如果更高的美國利率導致美元進一步升值,一些發展中經濟體可能面臨兩難。貨幣貶值可能導致更高的通脹和資本外逃,但如果為了對抗這種局面而加息,就可能掐滅本來就很弱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