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 Smith逆市凋零:私募“搶劫”與投資者噩夢】澳大利亞人在今年的圣誕季花出了大把鈔票。澳洲零售商協會(ARA)預測數據顯示,截止至平安夜,圣誕節前六周內的零售銷售額預計為接近470億澳元,比納米比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兩國的GDP之和還要多。新總理特恩布爾在今年9月15日上臺后,本地消費者信心暴漲。這對零售業影響很大,也推動了今年圣誕期間零售業的增長。
澳大利亞人在今年的圣誕季花出了大把鈔票。澳洲零售商協會(ARA)預測數據顯示,截止至平安夜,圣誕節前六周內的零售銷售額預計為接近470億澳元,比納米比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兩國的GDP之和還要多。新總理特恩布爾在今年9月15日上臺后,本地消費者信心暴漲。這對零售業影響很大,也推動了今年圣誕期間零售業的增長。
然而新年煙花尚未盡,澳洲著名電器零售鏈鎖 Dick Smith Holdings Limited(ASX:DSH)卻向股東敲出一記“悶棍”,原本停牌前說好的“債務融資”公告變成了自愿托管公告。接管方則迅速啟動了資產銷售招標,希望盡快將“麻煩”出手,找補損失。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Dick Smith舉債未成瀕臨破產。上市公司董事會1月5日向市場宣布,今年12月圣誕季銷售額和現金收入不及管理層預期,且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運營狀況已然承壓。“在找尋替代性融資選項時,董事會發現不可能充分、及時地尋獲短期資金,來滿足未來四到六周的庫存訂單需求”。由于無法從銀行財團獲得必要支持,“我們毫無選擇,只能任命自愿管理方”。
據公告,Dick Smithf宣布進入自愿管理程序(voluntary Administration),并任命McGrathNicol擔任管理方。接下來董事會、管理層和接管方將共同探尋所有辦法,以求保障公司可持續運營?!斑@是保護股東、貸款方、雇員、供應商和其它利益攸關方的最佳方式”。
仍有 1.4億澳元貸款未能收回的多家銀行聯合任命Ferrier Hodgson代表擔任財產接管方。Dick Smith 393家門店將照常運營,接管方將考慮售出或對公司進行結構重組。但各店鋪早前發放的購特禮品券及其它儲值卡將不予兌現。
接管方Ferrier Hodgson合伙人James Stewart表示,目前還難以斷定該公司陷入財務困境以及運營每況愈下的主要原因,只能說近來其現金流十分緊張?!癉ick Smith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區最著名的電子消費品零售品牌,我們將在其持續經營的同時,立即開始收集資產收購意向”。他指出,Dick Smith在新西蘭有62家店面仍在盈利,預計會對潛在買家很有吸引力。該零售連鎖公司目前的3300名雇員將會繼續從接管方處領薪。
2015年8月份以來Dick Smith連續發出兩道盈利預警,并宣告將蒙受總值6000萬澳元庫存減值,其澳交所股價同期沉陷了80%。公司總裁前Myer高管Nicholas -Abboud原本預估當前財年可實現4800萬澳元的盈利目標,之后削減至3700-4300萬澳元,最后則完全放棄。
為挽救業績,Dick Smith孤注一擲,不顧外部激烈抨擊,在財務狀況危急的情況下于近期發起“烈火”銷售策略,以期以高達80%的折扣力度來吸引顧客,然而卻難逃厄運。
2015財年Dick Smith創稅后凈利3790萬澳元,銷售額13億澳元,凈債務僅4000萬澳元,當時總裁Nick Abboud還曾夸贊Dick Smith是澳大利亞門店數量最多,增長最快的電子消費品零食商。然而在不到五個月時間內,從所謂的行業“驕子”到陷入托管,到底發生了什么?
前世今生:Dick Smith逆市凋零
私募基金Anchorage資本合伙人自2012年斥資1.15億澳元總價從伍爾沃斯(Woolworths)手中收購Dick Smith,并在2013年末以5.2億澳元市值將其推舉上市。2014年8月,其公布的業績指標超過首募招股書預估,并預計營業額將強勁增長。隨后的9月份Anchorage拋售持股,估計從退出交易中獲得了至少三倍以上投資回報。
然而兩個月后,2014年11月底,Dick Smith稱由于貿易環境不佳,預期前半財年銷售收入將僅溫和增長。當時澳元大幅走軟給主要的電器零售商均帶來較大成本上漲壓力。
2015年10月底,Dick Smith首度發出盈利預警后獲投資人殘酷回應,股價單日跳水33%。面對銷售額滑坡,Dick Smith總裁Abbound表示,重新調整營銷、廣告和銷售策略,以及產品類型需要時間,將會不惜余力挽回局面,重筑增長勢頭,包括下調產品價格以吸引顧客。
2015年11月底,Dick Smith一個月內第二次下調盈利目標,告誡稱10月份的慘淡行情延續到了11月,庫存積壓或給H1財報增加6000萬澳元非現金資產減值,其股價聞訊暴挫57%。
相比之下,傳統對手JB Hi-Fi與 Harvey Norman 也經歷了股價滑坡,但在消化匯率影響后,并受益于消費信心反彈,自去年下半年均獲得強勁復蘇。澳洲零售業整體狀況尚佳的情況下,Dick Smith資產質量及運營能力受到嚴重質疑。
據年報,截至2014年6月時Dick Smith貸款及借款總額為7050萬澳元,可最高借入1.35億澳元,但并未披露相關契約內容。市場分析師們一直擔憂該零售商負債的可持續性,其貸款多為每90天和120天償還,如果貸款方收緊支付條件,即會陷入困境。一邊是銷售持續疲軟,一邊是債務壓頂。張荒之下,管理層似乎亂了頭寸,決定不惜犧牲利潤,開始將重心轉向去庫存和債務削減上,然而似乎為時已晚。其打折策略受到外界批評,甚至被對手Harvey Norman總裁Gerry Harvey 稱作“自殺式”舉措。
私募“搶劫”與投資者噩夢
Dick Smith自2013年底以每股2.2澳元上市,最新價報于35.5分,就在上月投資者焦慮感達到頂點時,該股創出了20分的歷史低點。截至上周四停牌前,Dick Smith的市值僅為8400萬澳元,較兩年前的初始市值縮幅高達83%。CMC Markets首席策略師Michael McCarthy表示,Dick Smith遭遇將令投資者更加懷疑私募IPO的買入價值。
同樣經營電器零售的Gerry Harvey則直接指出,Dick Smith從上市至最終失敗的原因是其運營模式本身有問題,當初伍爾沃斯正是運營不下去才要將之剔除?!皬囊粺o所值到突然價值5億,現在又成了零……當初每股發行價是2.2澳元,2分我都不會買”。長期抨擊者Forager Funds將Dick Smith上市經歷稱作有史以來最大的私募“搶劫”。
市場觀察人士Stephen Bartholomeusz同樣認為這種被“剝奪”的感覺將會縈繞投資人心頭,帶來的不信任感將會影響到未來私募推舉的IPO。事后視之,私募Anchorage在接手之后使得Dick Smith運營形勢快速扭轉,快到讓伍爾沃斯“臉紅”的地步。主要是一開始就近乎粗暴的削減庫存以變現,并通過其它資產的減計來擴大減值額,進而膨大未來盈利水平。當時市場過于關注Dick Smith利潤前景卻忽視了資產負債狀況,進而為最終覆滅播下了種子。
從運營層面看,Dick Smith以薄弱的庫存起步,本身就需要重建庫存和融資,管理層又開展了十分激進的擴張計劃。上市后,該零售商增加了75個門店,等于運營網絡擴張了25%,與此同時發行新品牌并改革店鋪樣式,進軍小家店領域并增加了私營品牌種類。為跟上這種擴張,過去兩年來Dick Smith庫存由1.71億增長到了2.93億(+70%),而同期銷售額僅增長了10%。到頭來庫存積壓帶來的現金流壓力讓管理層難以消化,圣誕季成了Dick Smith的“拋售季”。
澳洲電器零售行業的前景毋庸置疑,在關鍵的圣誕季到來前,JB Hi-Fi 和Harvey Norman均通報銷售狀況良好。過去一年中,兩家公司分別創下50%和33%的漲幅。Dick Smith的覆滅更多是一種“內部爆炸”。展望前路,Bartholomeusz認為,Dick Smith如果要存活并脫離自愿管理狀態,需要大量資本注入,新股權結構、新管理層,新的產品構成和運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