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12月核心通脹連續第二個月放緩,成為歐洲央行頗為頭疼的問題。歐洲央行采取的價格刺激舉措,并未帶來明顯的效果。
歐元區12月核心通脹連續第二個月放緩,成為歐洲央行頗為頭疼的問題。歐洲央行采取的價格刺激舉措,并未帶來明顯的效果。
近三年來,歐元區通脹一直低于歐洲央行(ECB)的目標。即便歐洲央行采取了包括1.5萬億歐元資產購買計劃在內的激進政策舉措,通脹率在最好的情況下也需數年才能回升至2%,令歐洲央行有信譽受損之虞。
寬松政策的反對者原本仰仗相對強勁的核心通脹數據,以證明價格漲勢疲軟主要是因油價大跌。核心通脹數據扣除了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
但就連核心通脹也已開始走軟,顯示出能源價格低迷的影響迅速擴散至商品和服務價格。
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12月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初值較上年同期上升0.2%,增幅與上月持平,低于預估的上升0.3%,且遠低于歐洲央行的目標。
12月核心HICP初值較上年同期上升0.8%,11月和10月分別為上升0.9%和1%。
法國興業銀行企業研究、外匯及利率部門主管Kenneth Broux稱:當前的數據初步表明,歐元區通脹率可能并未像歐洲央行一個月前估計的那樣上升,這讓市場有理由相信,歐洲央行將采取更多行動,比如下調存款利率、甚至進一步擴大量化寬松規模,時間可能最早在3月。而這正符合該機構的預期。
歐洲央行將可能很快不得不放棄今年物價潛在動能增強的期望。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將仍在議事日程上,德國商業銀行表示。
但鑒于經濟增長、借貸以及就業數據意外強勁,歐洲央行可能不會馬上放寬政策。同時,屬于溫和派的歐洲央行副行長康斯坦西奧(Vitor Constancio)最近主張,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政策穩定。
歐元區11月對家庭的貸款規模增速創2011年末期以來最高,對企業貸款也創下2012年初以來最快增速。
數據同時顯示,歐元區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升至53.2的20個月高點,區內最大經濟體--德國12月失業率持穩于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最低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