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在創新領域尋求“再啟動”,希望通過此舉來帶動該國已經停滯多年的經濟重新走向全面繁榮。
日本正在創新領域尋求“再啟動”,希望通過此舉來帶動該國已經停滯多年的經濟重新走向全面繁榮。
作為首相安倍的經濟振興計劃的一部分,日本要在2020年奧運會之前加速技術創新。一些項目已經在公有和私營經濟部門中聯合開展,如無人駕駛汽車、前沿機器人技術的運用等。
安倍希望通過增加研發領域投資,實現本財年經濟增長4%。到2018年年初,政府希望日本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國家。
日本在航空領域的進展最近幾個月廣受世界媒體關注。半個多世紀來的首架客機已完成首秀,同時,日本還有望成為全球第四個試飛隱形戰機的國家。本田公司還收到美國的許可,授權生產價值450萬美元的商用噴氣飛機,這是同類產品中速度最快、最安靜、最省油的飛機。
醫療領域也有進展。2014年政府對再生醫療放松管制,給日本相關企業向市場投放產品提供了可能。富士公司的肝細胞技術有望再造人體相關組織。此外,濱松光電制造高精度輕型感應器還贏得了上一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泡沫破裂前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曾向全世界貢獻過隨身聽和子彈列車那樣的精品,其工業能力曾經引領全球創新步伐。但之后,經濟增長乏力,通縮不斷,該國曾經引以為傲的創新產業輝煌不再,政策決策的失誤更令日本錯過互聯網新經濟這班車,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該國僵硬的政府和企業體制,也成為了該國創新形經濟在重塑信心、大展宏圖過程中的羈絆。
與此同時,來自領國的壓力不斷增強,中、韓兩國不斷提升研發領域支出。日本曾經引領家電等領域發展,而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主要玩家Google,Apple,三星等都是非日本品牌。
汽車領域分量重
不過,日本依然是全球主要的汽車研發國。11月份,尼桑公司展示了一款新概念車,該車具有可伸縮轉向輪和具有信息顯示功能的擋風玻璃。本田和豐田公司也展示了他們的無人駕駛汽車,能夠自動變換車道,避免碰撞。
舊金山資助創業的基金公司創始人Tak Miyata稱:“豐田及其他汽車企業在市場份額、技術和數據領域還是有著巨大的優勢。如果步伐邁得足夠快,日本完全可以引領這一領域的創新,避免智能手機領域的失敗。”
當然,競爭對手也在加快他們努力的步伐。
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近幾年中、韓兩國研發支出的增速都比日本快。
中國研發支出占比GDP從2000年的0.9%提高到2013年的2.08%。而韓國則從2000年的2.18%提升到2013年的4.15%。而日本2000年的時候為3%,2013年也不過就3.47%。
日本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中國,后者致力于改變經濟發展模式,轉向以技術和消費服務為導向的經濟模式,力圖成為全球最具創新活力的國家。
資本支出
最近的數據顯示,日本企業資本支出雖然有所增加,但許多都不太情愿對國內市場加大投資力度,支出水平也一直低于2007年的峰值。
瑞穗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Hidenobu Tokuda稱,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獲取資金,企業要有好的項目,能夠促進生產,并產生經濟效益。
Tokuda說:“日本基本不需要再增加研發支出,而是改善支出的使用質量。”
麥肯錫公司上海合伙人Erik Roth專注于研究創新經濟,他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說,考慮到競爭加劇,日本務必加大投資,這樣才能保住現有的地位。
Roth同時指出:“現在速度只能說是涉水前行,如果要加快速度,日本還有更多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