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朝陽區來廣營地區明天第一城小區的居民王女士來電反映,在小區6號院3號樓的地下室,長期以來被承租者分割出眾多的小房間,對外出租。在地下室二層一條百米長、寬僅1米的通道兩側,被分隔出140間小房間,最小的面積不足5平方米。租戶在里面安裝電暖氣、熱水器、電吹風等,但整個地下空間無消防通道和逃生通道,僅靠一部電梯出入。如發生火災,租戶們根本跑不出來,存在著極大地安全隱患。
群租房建在地下二層
無逃生通道消防設施
去年12月29日,記者乘坐地鐵5號線來到立水橋南站,從車站下車之后向北步行大約一公里,來到明天第一城小區6號院。當走近3號樓的出入口時,只見鐵門的兩邊各掛著一條出租地下室房屋的廣告,還特意標明是產權地下室。記者按照廣告上的聯系人電話打過去,對方始終未接電話。3號樓有5個單元門,樓門設有門禁,記者在樓內住戶的幫助下,才得以進入。
坐電梯來到3號樓地下二層,發現一條主通道呈東西向貫通整棟樓房,長約七八十米,寬度僅有一米多,在通道的兩側,密密麻麻地隔出小房間,門上被編上了門牌號。地下室空間的高度約為5米,在頂部可以看到多條金屬材質的管道并排貫穿整個樓道。而在每個單元的2部電梯旁邊,都有新安裝的自制鐵梯通向夾層,順鐵梯走上夾層,發現這里面被分割出三四間小房間,顯然是地下空間的所有人為了能增加住戶而新加出來的群租房。
記者發現,每個鐵梯的寬度僅有大約70厘米,只可供單向上下人,如果和對向的人相遇,就要有一個方向的人在一旁等候,空間非常狹小。由于地下室內燈光昏暗,記者沿樓道越往里走,里面越昏暗,原來設在每個單元的樓梯出入口都已經被封閉,地下室的所有住戶只能靠5個單元的電梯上下出入,而記者算了一下,加上新打出來的二層隔斷內的小房間,整棟3號樓的地下室被人為隔出140多間的群租房。
在地下室的一間控制室內,記者找到了群租房的負責人。他帶記者上樓梯來到一間小房間,并介紹說,這里的房屋面積10平方米左右,還有小一些的,只見房內有一張雙人床,還有一個桌子,墻上安著電暖風機,里屋有電熱水器。由于房間太狹小,記者一邁步,床沿就磕到了腿,實際面積估測也就有五六平方米。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群租房不收押金,每間的租金從600元到800元不等,但是每次最少要一次性交齊3個月的房租,否則免談,所用的水電費都是單獨按各自的計量表計算。當記者問及是否可以簽正規的租房合同和開具發票時,這位負責人白了記者一眼,“你見過哪家群租房還出具正規的合同?”
在看房的過程中,記者在樓道內除了走路的地方沒有找到放雜物和晾衣服的空間,就向負責人詢問,他回答只要不礙事兒的地方都可以晾衣服。記者在樓道內看到,一些租房者就把衣服掛在鐵梯下面的窄小空間里,一旦有租戶沿著鐵梯上到夾層時,鐵梯上掉落的塵土就會落到衣服上面。據幾位租戶向記者反映,在這里租房雖然便宜,但空間實在太狹小了,每次進出地下室都要等電梯,根本找不到可以跑上去的樓梯通道,整條地下通道沒有看見任何的滅火器等消防設備,也沒有安全逃生指示。在這里面住著,著實感覺不踏實。
向規劃消防人防部門反映
因產權問題阻礙查處進程
據明天第一城小區6號院3號樓的居民王女士說,他們曾找到明天第一城小區的長城物業管理公司反映地下室違法出租群租房的問題,但物業答復說,該地下空間早已被小區的開發商出售給個人了,已不屬于物業管理。他們又將問題反映到朝陽區規劃分局,得到答復說,經查,該地下空間規劃上確實不屬于居住用途,不能出租居住。但因無人向規劃部門舉報,所以至今未去做調查處理。
據該地下室群租房的所有者曾經告訴小區的居民說,日前,有關的消防、人防部門的人員也來此地下室檢查過,但也無下文了。居民們無奈之下給來廣營鄉政府的綜治辦打電話,他們回復說,這里確實不是普通的租賃房屋,是違建。但也沒有來查處過。
記者采訪了來廣營地區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他解釋道,經與相關科室核實,明天第一城小區6號院3號樓地下室群租房問題確有存在,其位于B2層普通地下室,面積約1500平方米,群租房間140多間。經查,該地下室已被小區開發商聯亞國際會展中心出售給了業主馬某,并辦理了產權證。
該負責人說,據辦事處房屋管理科介紹,一直以來,來廣營地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已多次到明天第一城小區6號院3號樓檢查地下室出租情況,并告知馬某,要求其整改群租房行為。去年12月,辦事處房屋管理科又專門約談馬謀,再次督促他整改,但仍未得到馬某認同,未能制止其違法搞群租房。
來廣營地區街道辦事處最后向記者表示,由于馬某的地下室已取得產權證,他們將協調市、區兩級的相關職權部門,依法、依規妥善解決明天第一城小區的群租房問題,給居民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
本報記者 孫小杰 通訊員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