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自五年低點反彈 中國央行意圖令人不解】離岸人民幣本周以來首次走強,市場猜測中國央行在下調中間價并導致人民幣大跌后,入市支撐匯率。人民幣在上漲0.3%和下跌0.7%之間波動,使得市場猜測當局入市干預,也令外界對于央行的政策意圖倍感迷惑。人民幣的動蕩也使得大陸股市重挫,本周內第二度提前收市。
離岸人民幣本周以來首次走強,市場猜測中國央行在下調中間價并導致人民幣大跌后,入市支撐匯率。人民幣在上漲0.3%和下跌0.7%之間波動,使得市場猜測當局入市干預,也令外界對于央行的政策意圖倍感迷惑。人民幣的動蕩也使得大陸股市重挫,本周內第二度提前收市。
中國央行周四亞洲盤中將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下調0.5%,創8月份下調中間價以來最大降幅。去年8月份,中國央行下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沖擊了全球市場,并且導致有望在9月份加息的美聯儲推后加息。本周中國央行此舉震撼了股市,并讓市場對中國經濟實力產生新的疑問。
加拿大皇家銀行駐香港亞洲外匯策略部門主管Sue Trinh表示,中國并沒有清楚地傳遞政策意圖。向市場發出令人迷惑的信號。溝通策略如此不透明,令人深感失望。
據彭博匯編的數據,離岸人民幣最高漲幅達到0.4%,北京時間周五(1月8日)凌晨1:30,報1美元兌6.6658,此前觸及2010年9月以來的新低。在岸人民幣現匯下跌0.56%,至6.5929。開盤前,離岸人民幣較在岸人民幣貼水2.9%,創紀錄,在當局疑似干預后收窄至1.3%。
中國金融市場恐慌不安,與2016年經濟增長溫和減緩的預期背道而馳
本周中國金融市場陷入恐慌,人民幣下滑和股市熔斷停牌直至收市,與經濟學家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將溫和減速的預期越來越不相符。像美國這樣的經濟體如果出現股市拋售,因為會影響家庭財富,會給經濟帶來重大挑戰,但在中國卻不盡然如此。即使在2015年,雖然股市暴跌一度抹消5萬億美元市值,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卻持續增長,凸顯出政策引導的從依靠重工業轉向以消費和服務業驅動的經濟轉型正在顯現作用。
凱投宏觀駐倫敦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表示,目前對中國的信心有些悲觀,因而有很大的機會未來數月會出現驚喜。中國當務之急需要扭轉人民幣單邊看貶的市場情緒。
高盛集團表示,有跡象顯示,政策的刺激作用正在顯現。大多數更加可靠的經濟活動指標已經趨穩。預定于1月19日公布的月度指標勢將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持續增長,11月至12月工業增加值有加速跡象。同時,有證據表明房價正在趨穩,金屬價格從歷史低點反彈,信貸需求回升。服務業調查結果雖然喜憂參半,但仍在擴張范圍。
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陳世淵撰文稱,中國市場與中國經濟之間的關系總是非常微妙。2016年伊始,二者之間顯現出了徹底分道揚鑣、再不相干的跡象。熔斷機制引入和取消大股東減持禁令方面的不確定性本周讓投資者受到驚嚇。另一個擔憂是人民幣匯率轉向盯住一籃子貨幣;這一轉變促使本周人民幣兌美元重挫,雖然人民幣的貿易加權匯率相比人民幣兌美元更加穩定。
Vanguard Group Inc. 駐香港的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王黔表示,中國如履薄冰,一些枝節問題就很容易讓大家感到恐慌。
【另附凱投宏觀客戶的報告書:中國當務之急需要扭轉人民幣單邊看貶的市場情緒】
凱投宏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在發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中國12月外匯儲備意外降幅超過市場預期,說明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仍是中國的目標,中國將不得不在短期內持續大面積干預市場,以扭轉人民幣單向看貶的趨勢。
2015年8月和12月外匯儲備大幅下降的共同特點是央行都在當月公布了人民幣管理政策的變化:8月時中間價機制改革,12月時央行強烈暗示在未來將管理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而非兌美元。
投資者將這兩種情況解讀為人民幣貶值的前兆,故削減人民幣倉位凱投宏觀則認為,更可能的解讀,應該是中國央行希望維持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穩定,但是在和市場溝通方面采取了拙劣的技巧估算12月凈流出量接近1400億美元,超過了8月的高峰。
預計中國不會放棄抵抗置市場于不顧,中國當前仍有3.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12月消耗的速度來看,也足以支撐兩年半的時間。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差的擴大,說明1月份外匯儲備將進一步凈流出預計近期將有大量外匯拋售以穩定在岸人民幣匯率,鑒于當局希望繼續干預的心態,資本管制將進一步收緊,但可能會適得其反,令投資者進一步拋售人民幣。
注:早前報道,中國12月外匯儲備降低1079.2億美元,至3.330萬億美元,創2012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