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開局,籠罩在流動性緊縮的陰影里。股市熔斷了,匯市并沒有熔斷。1月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646,比上日下調332個基點,創下2015年8月11日“新匯改”以來最大降幅。2016年僅4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已累計下降710個基點,即期匯率降幅逾1%。
2016年的開局,籠罩在流動性緊縮的陰影里。股市熔斷了,匯市并沒有熔斷。1月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646,比上日下調332個基點,創下2015年8月11日“新匯改”以來最大降幅。2016年僅4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已累計下降710個基點,即期匯率降幅逾1%。
眾所周知,匯率下降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出口競爭力的同時,也會促進資本在短期加速流出,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如股市、債市和樓市也遭到利空挑戰。人民幣匯率快速下降的影響確實不容小視,但問題是,目前人民幣真的在快速貶值嗎?其實不然。
近來人民幣兌美元大幅下跌,是由美聯儲加息后美元強勢格局造成的,這是全球除美元外其他貨幣都在面臨的問題,并不等于人民幣實際匯率大幅貶值。打開匯率市場行情可以發現,各種避險需求令美元形成鶴立雞群般的強勢;而自去年底以來,人民幣兌歐元、澳元、加元等國際主要貨幣的走勢,其實呈現出盤整向上、穩中有升的走勢。
美元無可置疑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貨幣,但人民幣的實際匯率也不是單憑兌美元匯率所決定的。央行一直以來都在引導市場改變過去主要關注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的習慣,逐步實現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的目標。尤其是在去年底人民幣加入SDR一籃子貨幣之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了人民幣匯率指數,把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的有效匯率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主要參照系,就旨在更加全面地描述人民幣價值變化。未來影響人民幣指數的不光是美元走勢,還有其它貨幣的走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重要性還會進一步下降。
從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基礎來看,中國資本產出率下降,是投資者預期人民幣長期貶值的主要因素。但中國經濟基本面并不差,多數是增長的煩惱,增長速度即使不如以前高,但也絕對不算低。全球大一點的經濟體橫向比較,比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更好的國家真的還挺難找。
此外,從匯改層面來看,近期人民幣兌美元走弱,也不值得過分擔憂。2016年是利率市場化后的第一年,資金市場和債券市場波動可能上升,在此背景下,央行在匯市有所放下,也是對政策施展空間的松綁。短期的波動并不代表長期的貶值,也不代表央行的“強勢人民幣”政策有所改變,至少在這個當口,人民幣的當務之急可能更在于提升國際話語權。正如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所言,“當前央行的匯率政策是靈活的,當強則強,當弱則弱,不是人為設定一個水平,為了穩定這一水平,而犧牲國內的經濟。以為強勢就是升值,我覺得這是對強勢人民幣政策的狹隘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