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地鐵運營方回應,上海地鐵實行按里程計價的多級票價,乘客花費便宜了并非票價下調,而是同樣的起點和終點,由于新線路開通,誕生了新的“最短路徑”,系統根據最短路徑計算得出票價,才讓乘客感受到了實惠。
軌交11、12、13號線新線段開通后,全網絡新增了多個換乘站,客流逐步上升。日前有讀者向本報反映,上下班乘坐地鐵的路徑沒有變化,卻發現花費便宜了1元,難道是上海地鐵票價下調了?昨天,地鐵運營方回應,上海地鐵實行按里程計價的多級票價,乘客花費便宜了并非票價下調,而是同樣的起點和終點,由于新線路開通,誕生了新的“最短路徑”,系統根據最短路徑計算得出票價,才讓乘客感受到了實惠。
乘客:老西門到長壽路便宜了1元
市民羅先生表示,他家住老西門,在長壽路上班,最近發現地鐵出行花費從4元降為了3元。“同樣是8號線轉2號線再轉7號線,但最近怎么降了1元?”羅先生有些驚喜和疑惑。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1號線上,馬小姐發微博說,從莘莊到彭浦新村,全程乘坐1號線,票價一直是6元,但上月底開始只需要5元了,不知為何“優惠”了。
記者查詢發現,最近,地鐵多個出行路徑票價都降了1元。比如從1號線外環路站去往2號線張江高科站,之前要花6元,現在只要5元;1號線蓮花路站至上海火車站站,票價也從5元變為4元。
地鐵:全路網千余線路票價下降
針對乘客對票價下降的疑惑,地鐵運營方昨表示,上海地鐵票價標準并未下調,而是因為新線開通后,許多“最短路徑”里程縮短了,相應的票價也跟著下降了,讓乘客感受到了實惠。
據介紹,上海軌道交通網絡票價計算采用的是最短路徑法,即:當兩個站點之間有超過1條換乘路徑時,選取最短的一條換乘路徑作為兩站間票價計算的依據。
地鐵票務部門人員解釋說,比如羅先生從老西門到長壽路,原本要“8換2換7”,現在可乘10號線至新天地站換乘13號線到達長壽路站,換乘次數減少,耗時也短。但無論羅先生選擇哪條路徑,地鐵方都根據最短路徑來核定票價,所以票價就相應下降了。
根據地鐵方統計,目前地鐵全網絡已有364個車站,以不同的起點和終點站相組合,可以產生10多萬種出行路徑。伴隨新線路開通,其中1000多種出行路徑由于“最短路徑”縮短,票價下降了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