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之下,交易者們感到一場貨幣戰爭已經是山雨欲來。
油價自2014年年中以來遭遇的完美風暴是一系列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但是CNBC刊文強調,分析師們現在最關注的還是重要貨幣的波動,他們認為這才是導致油價近期進一步走低的關鍵。
Hydrocarbon Capital的格雷厄姆-伍德(Malcolm Graham-Wood)指出:“中國相關的憂慮導致了油價周四的下跌,人民幣貶值之下,交易者們感到一場貨幣戰爭已經是山雨欲來。”
中國股市的自由落體行情原因不止一端,但是交易者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央行過去幾個月當中推行的人民幣戲劇性貶值。周四,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中間價降低0.5%,至6.5646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為2011年3月以來最低。
最近幾年以來,人們一直在談論著各國是否是在有意貶值自己的貨幣,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在進行一場“貨幣戰爭”。疲軟的貨幣可以幫助提振一個國家的出口,對于中國這樣的國家而言,貨幣貶值可以減輕成長減速帶來的痛苦。各央行總是表示他們的政策并非意在匯率,貨幣貶值其實只是寬松政策的一個有利的副產品。
不過無論如何,一國貶值自己的貨幣,完全可能帶動其他國家跟進。對于美國而言,這就意味著通貨緊縮可能由廉價的外國商品攜帶著進入美國經濟體系。原油價格一直都是以美元確定的,一國貨幣相對于美元的貶值會使得原油變得昂貴,打壓國內消費者對其的需求。
Moo.la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高德弗雷(Gemma Godfrey)指出,人民幣周四出乎預料的變故是一個關鍵性的刺激。
她對CNBC表示:“中國是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他們的行動會使得美元定價的商品在國內變得更昂貴。盡管現在還不能斷言這是否意味著需求會受到抑制,但這確實有那個影響力。”
格雷厄姆-伍德補充說,對于中國經濟的擔心確實給原油造成了“重大打擊”,法國興業銀行商品分析師丹尼斯波(Jesper Dannesboe)則強調,貨幣貶值讓投資者感到緊張,懷疑中國經濟“可能比之前估計的更糟糕,或者是將要進一步削弱”。
“如果中國的需求再縮水,對于已經嚴重供過于求的全球原油市場而言,麻煩就大了。”
周三發布的普氏中國原油分析報告顯示,根據中國政府的數據,中國原油需求2015年11月間同比增長1.5%,至每天1095萬桶。這一增長速度為2015年2月以來最慢的,不過這一年間,整體而言,中國的序曲增長還是很堅實的。
巴克萊原油分析師馬赫什(Miswin Mahesh)預言,出口國可能會開始向中國銷售以他們貨幣定價的原油。
“畢竟當然的原油市場是一個買方市場。從俄羅斯到中東的供應方都在拼命爭奪亞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