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黔:無人汽車成功的關鍵在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的發展,確實給大家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未來,而且這個趨勢越來越明確了。這里我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和大家溝通為什么要干新能源,比亞迪在新能源做得如何牛,以及未來新能源市場有多大,這個大家都心里有數。
1月6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如期而至。展會期間,興業全球基金與東方財富網共同主辦的2016CES中國投資人酒會也在當地成功舉辦,秦朔朋友圈發起人、復旦大學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秦朔、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陳靖豐、興富資本創始合伙人王廷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李黔、天天基金網總經理助理黃妮娟、興業全球基金督察長馮曉蓮、上海興全睿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大威等重量級嘉賓出席。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李黔的發言如下:
有些人可能覺得,比亞迪除了搞了電池,好像并沒有別的什么。這里我有必要做一點小的澄清。其實比亞迪可能大家聽了第一反應是新能源的領導者。如果您這么覺得,我要深表感謝,因為大家覺得比亞迪新能源做的還是可以的。
那么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的發展,確實給大家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未來,而且這個趨勢越來越明確了。這里我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和大家溝通為什么要干新能源,比亞迪在新能源做得如何牛,以及未來新能源市場有多大,這個大家都心里有數。
回到關于智能化的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比亞迪在智能化這一塊我們一直在默默耕耘,我們也一直在觀察,做了很多事情。我舉簡單的例子:比亞迪在從事汽車電子的人員有超過1000位研發人員每天專門做汽車電子。汽車電子當中分為幾個層級,就我的感覺,目前整個汽車電子的層級,今天我們看到CES有非常多的新技術,無人駕駛、智能化、車聯網、人機交換、語音識別,各種技術眼花心亂。坦白地說我們也做了很多。如果說我們分為三個階段的話,第一個階段是智能化,咱讓您看著這個車讓你感覺挺爽的,提高你的駕乘感受。比如說你是HUD,咱們看一看,感覺挺舒服的。比如說我的遠程控制,比如說我有一些遙控泊車,再比如,我想可能馬上會看到剛剛
講到VR,我們覺得VR在車上要等一等,可能AR(增強現實)你會感受到更多。我們做了很多,但這只是初級階段。包括娛樂、音響,這些都是電子化的一些東西。就是總的來說,讓您開車開的挺爽。但是這個到下一步的ADAS還有一定的距離。ADAS再往上才是無人駕駛,而這里面有很多的一些過程和時間,智能化現在非常多的車,已經配了,您覺得你的音響挺好的,你一抬頭你的HUD有了,你的遠程交換,你在家里面,比如說我們的電動車已經有了遠程的云。我在遠程就可以打開空調。這些我們的電動車已經有了。
但是往下走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我相信比亞迪在經過這幾年的沉淀,我們自己也感覺,這個市場真的要起來了,真的大家對這個產品的需求開始出現了。前幾年你搞這些東西還有一些虛,可能這個時間點到了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比亞迪的爆發點不只是新能源汽車了。
另外一點,我想再說一下,實際上大家并沒有關注到,新能源汽車,就是電動汽車,ADAS才是整個無人駕駛的落腳點。因為傳統機械模式下的車,理論上你可以做到全景影像,你可以做到遠程控制,你可以做到和前車的距離防碰撞,你可以做到車道的管理。但是坦白來說,你可以想到但是你無法做到。比如說我全景影像,我已經目測到我距前面的車只差一米了,您做到您能把這個車給控制住嗎?坦白說你做不到,為什么?因為他是機械傳動的。當它把指令傳遞出去的時候,它怎么做剎車?首先它要先噴出油,然后以機械式的方式來進行鎖車。而這個反應速度是來不及的,可能已經撞上去了。但是我的電動車,就像剛剛主持人所講的,我電動車除了對能源供給造成大的變化之外,電動車實際上是對你整個控制系統產生了大的改變。因為它是電機的,我不靠機械式的,就是靠電腦的,靠芯片的瞬間去反應,瞬間可以開無數個電話會議,我瞬間可以控制住,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實現你的智能汽車,你的ADAS,甚至你的無人駕駛將來可以實現。這也是你看到今天的CES 里面,你會看到非常多車他是用電動汽車來駕馭整個無人駕駛的新技術。這是我所表達的,希望我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至于說比亞迪做出來能夠區別于其他公司的最核心的東西在哪里,我覺得比亞迪歸納起來有兩點和國內甚至是國際競爭對手的差別,這也是我們想繼續拉大差距的兩點。
我個人覺得第一點就是比亞迪一直以來是一個非常垂直整合的公司。就是我們是一個以技術導向的公司,王總本身就是工程師,他就是一個技術狂人。他每天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和研發人員天天泡在一起,去開會。他某種程度上也是公司的CTO,因此我們在技術上也做了比較早,比較大的投入。比如說電動汽車的新技術當中有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電,還有電動剎車、電動空調和電動專項三小電。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比亞迪完全掌握了自己的技術,也就是說我不受制于別人,而不像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公司來講,至少從電池來講,我是唯一的一家既有電池又有汽車技術的公司。
做電池的不懂如何搞車,搞車的不懂如何搞電池,我們是唯一一家結合的。包括電控、電動剎車、電動空調、電動專項這些細節的東西,因為電動車是一個新的東西,它不像傳統車是標準化的,我不具有,我可以到處去買,買博世的,買大陸的,買德爾福的,買江森的沒有問題,你只要能做出來我就去買好了。但是這個新的東西會面臨很多的挑戰和計劃,所以買不到。所以我們是內部做了垂直整合,內部開個會基本上把事情談完,大家以目標達成為導向去做。所以我們的效率是最高的,雖然說短期我們的成本上略高,但是某種程度上也是為未來電動車大幅度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礎。這是我們第一個區別,全球在技術整合上我是第一位的。
第二個優勢,因為一開始我們面對的就是大眾市場,比如說我在深圳的出租車,我相信在座有很多人是來自深圳的朋友。深圳的出租車從2011年上路到現在已經有4年半的時間了,我單車跑得最多的已經達到了70萬公里。我這些數據都是經過實踐驗證的大數據。有一些朋友老是講說,我們搞了一個電動車多牛,加速多快,充電多快。講了半天我就問他,我說你那是實驗室的數據還是外面跑的數據。夏天跑過嗎?40度跑過嗎,零下30度跑過嗎,刮風下雨跑過嗎?出租車快剎、撞車都有過嗎?而從種種數據而言,我的經驗是最豐富的。所以這兩點是我們目前非常清晰的優勢。當然其他的我們努力,我們目前市場份額靠前等等那些是輔助的,而依靠這兩點優勢會繼續讓我們保持在這個市場當中領先,這是我們基本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