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股市新政將陸續有來】除了熔斷機制之外,A股今年還將實施多項有重大影響的新政策,比如打新股不再預繳款、股指期貨交易時間調整,以及注冊制可能要落地,深港通、滬倫通有望開通等等。同時,還有養老金入市等重大政策。
除了熔斷機制之外,A股今年還將實施多項有重大影響的新政策,比如打新股不再預繳款、股指期貨交易時間調整,以及注冊制可能要落地,深港通、滬倫通有望開通等等。同時,還有養老金入市等重大政策。
從信息時報記者采訪到的分析人士觀點來看,這些新政實施將改變A股基本游戲規則,進而對市場走勢產生較大影響。作為股市投資者,需要預先做好應對策略。
注冊制最快年內落地
市場影響:★★★★★
新政: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根據決定,實行注冊制的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務院作出規定,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決定自今年3月1日施行,期限為兩年。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備受市場關注的注冊制最快在今年年中落地。
分析:招商證券投顧陳杞表示,注冊制是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全局性問題,其實行必將帶來整體市場生態的重構、股票價值的重構、投資理念的重構。不少投資者擔心注冊制對A股市場未來IPO的供應量、質量等,同時還擔憂注冊制對大盤或將造成一定的影響。
光大證券則以中國臺灣、美國、日本等資本市場為例,研究了注冊制的重大影響。首先,對股市短期影響。中國臺灣股市首次在IPO審核制與注冊制并行的情況下,在注冊制推行前3個月市場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反應,但通過三四個月的消化,市場就迎來了一波非常大的行情。之后改為單一注冊制時,市場對新制度已基本不存在負面反應。其次,對股市長期影響分為五方面:一是殼資源的價值逐步下行;二是A股整體估值會大幅下降;三是新經濟類公司將成為IPO主力;四是回歸價值投資的本質;五是改善投資氛圍。
新股申購新辦法施行
市場影響:★★★★
新政:從今年1月1日起,新股發行將按照新的制度執行。打新股將取消預繳款制度,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后再進行繳款,強調新股申購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券商不得接受投資者全權委托申購新股。小盤股將直接定價發行,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取消詢價環節,發行審核將會更加注重信息披露要求。
分析:申萬投資顧問王超表示,隨著新股申購相關細則的落地,A股市場今年將進入全新的打新模式之中,投資者在打新觀念上也需要作出改變。“長期以來,A股打新可謂是穩賺不賠,按照最近兩年的新股漲幅來看,若投資者能夠幸運中簽新股,那么至少意味著將會有300%以上的盈利。但在新股供給增加、取消打新預繳款、實施市值配售條件下,打新申購成本幾乎為零,未來A股市場將會進入全民打新的時代,新股中簽率驟降、打新綜合收益率持續下滑將會成為一種趨勢。”不過王超也坦承,新股收益下滑雖然是一種趨勢,但目前A股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二級市場多數股票難以形成有效的賺錢效應,即使新股發行新規得以落地,短期也很難改變新股爆炒的格局。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則認為,在本輪IPO新規中,同樣對中簽者設置了更多限制性的要求。其中,要求中簽者最遲要在T+2日終確保其賬戶內有足額的繳款資金。然而,鑒于部分中簽后接連不繳款的行為,實際上也需要承擔著一定的打新風險,甚至還會被納入到打新的黑名單之中。
深港通、滬倫通有望開通
市場影響:★★★★
新政:滬港通自2014年11月開通后,總體運行平穩有序,符合預期。截至2015年11月中旬,滬港通累計交易金額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交易金額穩步增加。步入2016年,上交所的滬倫通和深交所的深港通有望落地,A股互聯互通將走出三條路。中金最新報告稱,深港通有望于2016年初宣布,2016年第二季度實施。預計深港通與滬港通類似,靈活度上或更勝一籌。北向額度可能也會設定在3000億元人民幣;考慮到滬港通額度使用已近半,滬港通額度可能跟深港通額度一同擴大。廣發證券也認為,兩地監管部門已就深港通做了大量工作,開通只是時間問題,市場不會等待太久。
分析:盡管時間表尚未確定,機構及市場資金對深港通以及滬倫通啟動后帶來的機會已經開始提前布局。平安證券預計,深港通將大概率在一季度或稍晚時候啟動,預計會延續滬港通模式,雖然額度可能有所放大,但深市估值水平高于滬港,吸引資金大幅流入可能性不大,對市場只是錦上添花。興業證券認為,相比滬港通,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長股標的,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等新經濟行業可選標的顯著多于滬港通,有利于海外投資者參與到創新型中小企業投資。
盡管深港通預計對市場短期資金面影響不大,但其設計本就不為博取短期效應而考慮更深層的影響。中長期來看,深港通的推出有利于進一步推動A股交易制度逐漸轉變、MSCI等全球指數將A股納入并逐步增大A股比重,以及助推A股估值體系和投資風格國際化。但是,這些影響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演變,當前A股高估值、高換手、追逐熱點等和國際市場不相稱的局面會長時間延續。
在投資機會方面,平安證券建議從四條主線布局深港通的開通:第一,關注QFII在深交所連續四個季度重倉標的,如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第二,關注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股票,包括萬科A、金融街、江鈴汽車等;第三,關注相對港股折價的深證個股,或相對于深股折價較大的港股,包括中聯重科、晨鳴紙業等;第四,關注兩地相對稀缺板塊,如A股的白酒、大眾消費和醫療行業等。
戰略新興板年內或推出
市場影響:★★★★
新政: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戰略新興板,是繼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創業板后又一重大融資市場機制創新。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元旦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吹風會上,明確了2016年發展資本市場的五項重點工作,其中一項便是積極發展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豐富市場層次,建立戰略新興板,2016年一定要推出。
分析:在注冊制落地步伐漸近的同時,戰略新興板也將于年內開板,這意味著場內的股票供應會大大增加。據普華永道介紹,其精心挑選擬上市新興企業并在各地舉辦了幾輪“新興企業進駐國內資本市場”研討會,根據會議調查結果分析,80%的受訪企業正考慮進駐國內資本市場,其中戰略新興板是受訪企業的首選上市路徑,其次為新三板和創業板。
潮水退后就能看出到底誰在“裸泳”。用興業證券研報的話說,投資者需要精選更新更炫的成長股“新藍籌”,這就需要投資者在關注主題和題材之外,更要回歸上市公司基本面。
招商證券投顧陳杞則明確看好戰略新興板的投資機會。他表示,回頭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最早上市的公司往往都是最優秀的,如今回報率很多都超過了10倍,像蘇寧云商、暴風科技等股票甚至翻了幾十倍。“預計戰略新興板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在大量優質公司上市后,也會大批量制造牛股。這將是今年市場不可多得的機會。”
浙商證券也表達了類似看法,認為建立戰略新興板并實施注冊制后,新興產業融資難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現有的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和即將登陸戰略新興板的公司蘊含巨大投資機會。2016年投資機會可能不在于藍籌股的“水漲船高”,也不在于中小創的“抱團取暖”,而在于高成長新興產業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此外,戰略新興板推出的另一個焦點在于,很有可能成為中概股登陸A股的最佳平臺,這也將成為今年市場較為明確的炒作主題。從中概股2015年回歸案例來看,大股東的賬面浮盈讓人咋舌。其中巨人網絡借殼世紀游輪賺得盤滿缽滿,該股自2015年11月11日復牌至2015年12月9日停牌,走出連續20個漲停板,股價由31.65元一路攀上212.94元的峰值,升幅高達6.7倍。中金公司海外策略分析師劉剛對此表示,未來包括上海戰略新興板的推出,以及有關行業準入的進一步放寬,都將有助于解決及厘清中概股在回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和法律問題,使其回歸過程更為便利。
深市主板恢復IPO發行
市場影響:★★★
新政:今年深市主板IPO發行將恢復,這是深交所理事長吳利軍去年最后一天發表新年致辭時透露的消息。吳利軍在新年致辭中提出2016年深交所六大任務要求,其中第一條是:貫徹落實證監會統一部署,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落實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各項要求,深化創業板改革,推出創業板企業專門層次,為新三板企業向創業板轉板試點創造更好的條件,恢復深市主板IPO發行,完善中小企業板承接中小市值中概股回歸。而在此前一天,深交所召開的第三屆理事會第四十六次會議中也提及要恢復深市主板IPO發行,會議指出要服務國資國企改革,培育更多市場化藍籌企業。
分析:回溯歷史,深交所主板自2000年10月起停發新股,所有新發行的上市公司新股業務全部轉到上交所,中小板、創業板成為深市IPO主要平臺。在這15年時間里,上交所側重大藍籌企業,深交所側重中小創新型企業。2015年12月30日通過A+B股轉A股上市的招商蛇口,可以算是15年來深交所主板上市的首只標的。
然而,隨著市場的交錯成長,監管層對滬深交易所的定位也從明晰到模糊。“上交所有了戰略新興板,深交所自然要積極恢復主板,擴大地盤搶生意。”申萬投資顧問王超表示,由于2000年深交所主板暫停IPO時并沒實際文件,如今條件相對成熟、注冊制推出在即,深交所想恢復主板IPO來承接中概股回歸,其實在不需要太多程序要走。深交所爭取恢復主板IPO發行,盡管現在未上市的大藍籌資源遠不如中小創新企業資源豐富,但如果兩大交易所形成競爭格局,A股市場IPO沖擊的影響將更大。
養老金入市
市場影響:★★★
新政: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日前表示,人社部將于2016年啟動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工作。人社部測算的養老金投資總規模可能超過2萬億。這部分增量資金入市將有效地提振市場投資者信心。據人民日報此前報道,3萬多億的養老保險滾存結余資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正在拓寬。2016年養老金入市將正式啟動,基金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投資運營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分析:養老金入市的規模和時間表是備受市場關注的兩大問題,人社部測算的養老金投資的總規模可能超過2萬億,若按照30%入市資金上限計算,將有最高6000億元的養老金入市。招商證券投顧陳杞表示,作為長期性投資基金的養老金入市,在給股市帶來流動性資金的同時,將進一步提升機構投資者的整體占比,優化投資者結構,使得整個市場投資逐步趨于理性。但是,指望養老金入市將為股市帶來上萬億的新增流動性支持,不太現實。因為其他市場的養老金入市基本都是按照市場化方式來運作的,入市目的是尋求保值增值,而不是為了托高股指。此外,如今A股走勢更多是取決于經濟基本面的走向、IPO發行情況、市場流動性變化、人民幣匯率預期、場內去杠桿情況以及投資者信心,與此相比,養老金入市對股市的走勢并非決定性的。
股指期貨交易時間調整
市場影響:★★★
新政:為了與現貨股票市場保持一致,根據中金所去年12月4日發布的公告顯示,中金所調整股指期貨開市和收市時間。其中,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上證50股指期貨合約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合約的交易細則中均規定,集合競價時間為每個交易日的9:25~9:30,較此前晚了10分鐘。其中9:25~9:29為指令申報時間,9:29~9:30為指令撮合時間。連續競價時間則為每個交易日的9:30~11:30和13:00~15:00。該規定從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分析:“由于此次新政將股指期貨的交易時間與現貨股票交易時間同步,肯定會影響期指市場投資者的操作習慣。以前很多人習慣看尾盤來猜測第二天走勢,現在這種機會就沒有了。”對于調整股指期貨的開市時間,申萬投資顧問王超表示,對股指期貨有所了解的投資者都知道,在新政之前,股指期貨下午要運行到15∶15,這多出來的15分鐘股指期貨如何走,往往會對市場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2015年年中股市大幅調整那段時間,期指尾盤15分鐘往往能起到影響市場情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