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首批個人征信牌照還未下發,但個人征信市場放開的大趨勢已經敲定,在大數據征信的幫助下,以往未能得到覆蓋的5億潛在消費信貸人群將有望獲得金融服務。
雖然首批個人征信牌照還未下發,但個人征信市場放開的大趨勢已經敲定,在大數據征信的幫助下,以往未能得到覆蓋的5億潛在消費信貸人群將有望獲得金融服務。
在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杭州)“互聯網 +”金融大會上,FICO中國區總裁陳建表示,大數據云評分是中國普惠金融的必然之路。
據他介紹,在美國 ,有約5000萬成年人沒有征信局記錄,因此,FICO推出了FICO XD產品,通過電信運營商數據、水電煤數據、金融交易數據等判斷個人的征信狀況。在中國,類似的“盲區”更廣,因此,大數據征信、云評分的方式,將成為中國普惠金融的必然之路。在中國,約存在8億的潛在消費信貸用戶。但是,在這8億人當中,只有3億有征信數據,沒有征信記錄的人數多達5億。
如何考察5億人的信用狀況?如何有效判斷3億人的征信記錄?陳建認為,需要依靠大數據云評分,也就是大數據征信。除了傳統金融借貸信息,征信機構可以依據網絡金融數據、電商數據,政府及公共機構數據、合作伙伴數據,以及各種用戶自主遞交的信息等,運用云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呈現個人信用狀況,讓缺少信貸記錄的人群也能享受信用的便利。而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指出,大數據征信必須是大而有效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