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政府還給補貼,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的事。”被“餡餅”砸中的黃先生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他做夢也沒想到,剛剛購買的一套商品房居然可以得到政府上萬元的稅費補貼。
“買房子政府還給補貼,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的事。”被“餡餅”砸中的黃先生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他做夢也沒想到,剛剛購買的一套商品房居然可以得到政府上萬元的稅費補貼。
黃先生是浙江江山人。2015年10月16日,江山市出臺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凡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間,在江山市購買商品房的,按房屋計稅成交價格的0.8%給予補助,單套補貼最高不超過1.5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樓市去庫存的壓力下,全國許多城市都推出了不同版本的購房補貼政策。然而,相關人士卻表示,這些補貼政策有如雞肋,對于當前龐大的樓市庫存并無太大效果。
樓市去庫存壓力凸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末,我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9637萬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004萬平方米,即房產庫存仍在以每月1000萬平方米的數量增長。截至2015年底,我國商品住房總庫存預計達到39.96億平方米。其中現房庫存約4.26億平方米,去化周期23個月;期房庫存約35.7億平方米,需要4.5年來消化。
樓市庫存一直是許多地方政府的一塊心病。浙江某房產開發商陳天和(化名)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許多地方政府都是靠土地財政,像他所在的縣級市,房地產對地方財政貢獻已經超過50%以上。而一次在接待福建某地一個地方政府考察團時,他驚訝地發現,該地房地產對地方的財政甚至達到了70%以上。他說,如果樓市庫存大,房價 、銷售都將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房企拿地的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
樓市去庫存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高度關注。就在江山市出臺《意見》5天之后的2015年10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樓盤) 召開。會議提出2016年五大主要工作任務,而房地產去庫存為其中之一。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四個殲滅戰”,化解房地產庫存位列其中。
事實上,早在2014年以來,包括安徽、浙江、山東、四川(樓盤) 等多個省就出臺了契稅補貼或現金補貼的購房政策。
不過,各地庫存壓力也有區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表示,對于一線城市來說,去庫存的壓力本身就不大。他說,從2015年中國二手房市場交易數據來看,一二線城市量價齊升,而三四線城市則不十分樂觀。在宋清輝看來,今年,一二線城市可能繼續走高,而三四線城市則面臨著房價出現下行的風險。
購房補貼
對去庫存無濟于事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江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提供的《意見》中看到,短短的十條,但囊括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降低首付、購房財政補助、購房入學、土地欠繳滯納金等。對于在規定期限內購房的給予0.8%、最高不超過每套1.5萬元的購房補助;面積144平方米以下的首付降至20%,144平方米以上的降至30%;對異地搬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農戶在市區購買商品住宅的,按每人5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于項目征收、危舊房及城中村改造中實施貨幣安置的推行“房票”安置制度,在購買新建商品房時,按“房票”給予3%的補貼。
江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周戰平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不希望房地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冷熱不均的情況。《意見》的出臺表明政府的一種態度,有著導向性作用。
浙江凱升集團總經理楊戰告訴記者,《意見》出臺對房地產市場的刺激作用還是很大的。他說,從他們銷售部門反饋的信息來看,前來樓盤咨詢的購房者70%—80%的人都是沖著政策來的,說明老百姓很關注《意見》的出臺。但他也坦承,相對于動輒上百萬、一二百萬的房價,消費者肯定不會因為有0.8%的補貼而去購房。
楊戰認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意見》對于提升市場信心還是有作用的,表明政府是支持房地產和購買房子的。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看法,認為購房補貼政策就像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同在江山的另一位開發商吳先生認為,全國各地出臺的購房補貼政策對于樓市去庫存都無濟于事。他說,這種政策對剛需者是有好處的,本來就需要買房或者已經買了房,有政策補助能多得到一筆錢,這當然是好事,但實際上真正要符合政策也不是那么容易。比如江山的異地搬遷政策,實際上是針對下山脫貧的農民的。問題是江山有多少屬于下山脫貧的農戶呢?并不是文件看到的那樣,似乎是農村人買房就補助5萬元。
“對于去庫存沒有太大的作用。” 鹽城(樓盤) 江洲置業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華先生也對記者表示,此前鹽城市也推出了類似的補助政策,凡2014年10月28日至2015年7月31日期間,在大市區購買新建普通商品住房的各類人才可享受總房價2%的購房補貼。到期后各區又延長了這一政策。他說,鹽城的房價基本在5000元左右每平方米,一套房子也要50萬元以上,相對于鹽城老百姓的收入來說,這個價格也不菲。顯然,為了萬把塊錢的補助去買房,基本不大可能。但對于那些剛需消費者群體倒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向人才傾斜遭受質疑
相對于各地1%—3%的購房補貼,杭州(樓盤) 市富陽區最高80萬的補助博得了眾多眼球。
《中國企業報》記者注意到,2015年12月8日,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富陽區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實施細則》的通知。《實施細則》第二條落實購房補貼優惠政策規定:對在富陽區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購房者,在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后,給予購房款1%的補助。
記者注意到,《實施細則》的第三條有關落實人才安居購房補貼的優惠政策中,對6種不同類型的人才規定了相應的安居購房補貼優惠政策:全日制本科學歷,則補助購房款的1.5%,最高不超過3萬元;全日制碩士學位人員,具有中級技術職稱人員或具有技師執業資格人員,補助購房款的3%,最高不超過5萬元;全日制博士學位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人員,補助購房款的10%,最高不超過15萬元;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選、地市級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等,補助購房款的15%,最高不超過20萬元;省“千人計劃”入選人選,省特級專家等,補助購房款的20%,最高不超過30萬元;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國家級專家人才,實行“一事一議”辦法執行或一次性補助80萬元。
“純粹一個噱頭。”上述吳先生對記者表示,對于引進人才本身也是特事特辦,這在全國也不鮮見。不要說80萬,安家一次性給100萬,甚至送一套房的都很多。況且一位中科院院士或者工程院院士,如果落戶到一個縣城,哪個縣城不會直接送他一套房,還需要買嗎?
早在2012年,義烏市對于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一次性補助130萬元或每人每年補貼2.5萬元。而在2010年,杭州西溪濕地59幢屬保障房體系的別墅因楊瀾 、余華、賴聲川、朱德庸等數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而引發廣泛爭議。盡管最后在西溪濕地管委會澄清該別墅既不是保障房,更不是經濟適用房,也不是購買而是租賃的聲明才消聲,但卻能看出地方政府對于人才引進的重視。
目前杭州市還沒有推出類似的購房補助政策。我愛我家杭州公司營銷企劃經理宋文杰告訴記者,富陽是2015年年初才撤市設區的,還是按照原來自己的一些政策在推動。他表示,政策的實施對市場會有一些推動作用,但對于整個樓市來說,并不會起到根本性作用。對于杭州整個樓市來說,去庫存壓力很大,但受亞運會和G20峰會的影響,去年杭州樓市的成交出現明顯的提高,部分區域價格也出現了漲幅。他提供的二手房交易數據顯示,2015年,杭州市主城區二手房共計成交44891套,同比2014年的25735套增長74.44%。可以說,這個交易量已經超過過去5年的年均交易量,同時距離2009年51021套的歷史峰值,僅有6130多套的差距。
“政府直接補助每平方米500元,效果更明顯。”上述吳先生認為,政府如果真的要去庫存,倒不如不論戶籍、不分城鄉、不論幾套,直接每平方米補助500元來得實在,才能夠真正刺激市場,激發購買力。去庫存不僅要考慮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應該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體恤低收入群眾和艱苦崗位的勞動者。
宋清輝對記者表示,從目前各地出臺的購房補貼政策來看,對于去庫存并不會產生太大的作用,政府應該出臺更多組合拳,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應景之作。另外,各地出臺的購房補貼政策,更多的是對各類高級人才的傾斜,這不僅損害了普通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感情,還給人留下嫌貧愛富的口實,還損害社會公平與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