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于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并回應熱點問題,并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于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并回應熱點問題,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回應光明日報記者“政府出臺了很多改革文件,卻沒有落地”的提問時表示,改革文件多,是一個客觀情況,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現實中確實存在一些改革措施沒有真正落地的問題,所以解決改革落地的問題,需要從每項改革本身的特點出發,有的放矢。
以下是提問及回答全文:
光明日報記者:
我想請問一下,在剛才您介紹改革的時候提到很多文件,現在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政府出臺了很多文件,一項還沒有落實還沒有消化,又出臺了另一項,將導致很多改革措施難以落地,我想請問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謝謝。
李樸民:
我想大家知道,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改革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進一步的加大,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相繼出臺,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每項改革都要謀定而后動,需要進行周密、系統的改革方案設計,有的還涉及法律法律法規的立改廢。工作量大,改革文件多,是一個客觀情況,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改革是制度建設、體制創新,屬于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有的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有的改革紅利的釋放還需要一個過程。
現實中正像你所說的,確實存在一些改革措施沒有真正落地的問題。其中一方面,有改革方案本身的因素,例如,有的改革方案操作性還不夠強,結合地方具體實際還不夠,措施也不夠具體。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新的辦法還需要調適,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所以解決改革落地的問題,需要從每項改革本身的特點出發,有的放矢。
也就是說,一個總體方案能夠講清楚的就不要層層的制定落實方案,做到每一項舉措都內涵清楚、指向明確、解決問題,便于地方和基層理解和落實。需要地方結合自身實際落實的,總體方案設計可以原則一些,給地方相應的自主權,允許地方因地制宜,做出調整。需要細化、實化配套設施和實施細則的,要盡可能做到能具體的不原則,能明確的不含糊,增強操作性。我們也希望地方要適應改革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及時調適理念、調適政策、調適方法,打通改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