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文
2015年,成都經濟穩中有升,經濟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成都樓市也逐漸進入上行通道。
中成房業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成都市房地產投資同比上升至2280億元。2015年全年供應面積同比減少1%,至2270萬平方米,成交面積同比增長6%,至2497.3萬平方米。
在成都,70~90平方米戶型依然是銷售主力。2015年全年,該類產品的供應、銷售、庫存比例均超過50%。
首置人群仍是市場主力
2015年,成都樓市依然呈現出明顯的“剛性”特征。
在2015年的成都商品住宅供銷規模榜上,成績最好的依然是70~90平方米的產品。中成房業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該類產品的新增面積為850.79萬平方米,銷量達900.88萬平方米,占各類產品總成交量的36.1%,比重最大。
成都各建筑類型的供銷存量也說明,高容積率產品依然是市場主力,特別是高層產品。
銳理數據的統計顯示,2015年,成都別墅和洋房產品銷售面積合計達84.8萬平方米;高層產品的新增面積達1314.9萬平方米,銷售面積達1478.8萬平方米,規模最大;其次則為中高層和超高層產品。
成都主流開發商的客戶群體中,剛需人群占主流。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從成都萬科處了解到,2015年,其客戶中20~30歲的占比達62.3%,是購買比例最大的人群,30~ 40歲的占比為34.7%。
2015年,萬科在成都推出的大部分產品均瞄準剛需市場。金色城市、金色樂府、萬科城等項目都主打“年輕態”住宅,滿足首次置業人群的需求。
記者了解到,2015年,成都銷售前三甲項目——世茂城、成都中絲園和華潤二十四城的熱銷房源也都是剛需戶型。世茂城銷售房源的平均面積在91平方米,華潤二十四城主力房源的平均面積則為88平方米,中絲園銷售戶型的面積略大,約為108平方米。
“二手房交易更能體現成都市場的剛需屬性?!备卟咝略炊麻L廖建華直言,二手房交易中,套二房源的成交占比達36.9%,首次購房比例達到64.6%,各類貸款比例達到68%。
實際上,由于貨幣政策相對寬松,以及稅費減免等利好舉措相繼出臺。2015年1月21日,四川(樓盤)省全面取消限購、限價等政策;3月,成都實行降低首付比例、放寬額度計算、減免辦理費用等優惠;二手房也將營業稅“5改2”;四川8個縣市相繼出臺購房補助政策……
業內普遍認為,樓市利好政策不斷,從市場指標看,實際觸動了很大比例的剛需人群置業。
剛需轉向泛主城區域
在成都,剛需人群提供了最強勁的消費動力,而他們還呈現出繼續“外遷”的趨勢。
中成房業數據顯示,2015年成都樓市各板塊中,供銷規模最大的是元華-站華板塊,住宅新增供應102.7萬平方米,成交面積108.6萬平方米。2015年全年,該板塊住宅的周均認購量都保持在200套左右的較高水平。
元華-站華板塊位于繞城以外,天府大道南段,隨著成都經濟重心的南移,曾經的郊區化身“天府新城大源組團核心居住區”,成為新一代的人居聚集地。隨著剛需人群的“外遷”,這個曾經主打高端大戶型的板塊,也從2012年開始調整產品結構,板塊中的天悅府、兩江國際、雅頌居等項目,近年推出的大多是70~ 110平方米的典型剛需置業戶型。
而以剛需產品為主流的泛主城區市場,表現相對更亮眼。如大面、華府、雙流都進入了成都供銷榜,且位列前三位。2015年,大面板塊的住宅成交面積達97.6萬平方米,供應77.3萬平方米;華府板塊的住宅供應也在82.7萬平方米;雙流城區的成交面積則為86.4萬平方米。
泛主城區板塊成為首改人群和剛需產品的主要聚集區,雖然得益于區域交通和配套的不斷完善,但對于購房者而言,首要因素還是價格。銳理數據的統計就顯示,房價仍是成都首次置業者買房關注的第一因素,占比17%。更多首次置業人群由于預算因素,選擇將置業范圍擴大至泛主城區。
“以華陽、大面、大豐、東升為代表的高開發度板塊,由于客群的重疊,產品的同質化現象較嚴重,競爭也將更激烈,或將持續‘以價換量’的局面?!变J理數據的研究員表示。
官方數據也顯示,2015年,成都住宅的價格同比下降3.7%,其中主城區的價格同比跌幅最小,僅下降1.9%,近郊降幅最大,下降4.5%。
中成房業總經理羅鳴表示,成都市場繼續深度調整,剛需去庫存,是確保持續開發的大趨勢。對購房者而言,以價換量時期,可以考慮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