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分行業經濟增加值的增長情況,其中金融業最高,房地產最低。
數據顯示,去年金融業全年經濟增加值為57500億元,同比增速15.9%;房地產行業的GDP為41308億元,同比增長僅為3.8%。
就行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而言,我國房地產業還難以成為宏觀經濟增長支柱產業,房地產行業增加值對GDP的拉動力僅有0.2個百分點。
1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5年國民經濟數據,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同比增長6.9%,創25年新低。
房地產的下行似乎拖累了GDP。2015年,全國房地產投資9597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從此前的2位數增速下降到個位數,這也是房改以來增長比例的新低。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態,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回落,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的下行趨勢,并直接影響GDP走勢,連平也認為,房地產投資的穩定,是影響下一步GDP的關鍵。
不管是看房地產投資額,亦或是房地產業增加值,2015年房地產對GDP的貢獻都不樂觀。
“十三五”已然到來,有關房地產能否在未來五到十年承擔起宏觀經濟發展的大任,亦引發業內的廣泛討論和關注。
被低估的房地產?
雖然房地產業增加值和房地產投資額度占比GDP下滑,但是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度被嚴重低估。
以房地產業增加值為例,清華大學大學房地產業研究所所長劉洪玉即認為,房地產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難以反映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實際地位,存在明顯低估。
房地產業增加值核算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房地產管理活動、房地產經紀與代理活動和居民自由住房四個部門。
“我國對于城鎮存量住房租賃活動的核算在范圍和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缺陷,這部分在房地產業增加值中占比重很大的一部分”,劉洪玉進一步解釋,城市房地產管理部門提供的居民住房服務,由于按低租金計算總產出而導致增加值偏低;對于企業、事業、行政單位向本單位職工及其家庭提供的住房服務,則是作為該企業、事業、行政單位所屬行業的產出,沒有計入房地產業增加值;對于自有住房服務,則按房屋原值的折舊額計算總產出,也會導致增加值偏低。
而從房地產投資來看,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在國新辦的發布會上也表示,雖然房地產投資增速出現明顯回落,但是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比2014年增長,綜合來講對GDP影響不大。
談及房地產對于中國經濟的真實影響,王保安稱,需要進一步核算核實。
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印發的《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三次產業劃分規定〉的通知》,家具制造、木材加工、房屋建筑、建筑安裝及裝飾為第二產業,房地產業鏈條中的租賃、經營以及金融服務衍生業態,為第三產業。
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5年國民經濟運行指數,第三產業占比GDP首次超過50%,二產占比下滑至40.5%。
“房地產業上下游鏈條很長,跨度到二產、三產,”業內人士介紹,想精確測算房地產對于GDP的真實數據,還需要再進一步測算落實。
房產銷售創新高
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看來,房地產對于國民經濟的作用不能單純依據房地產投資或者增長值這兩個指標測算,王玨林認為,房地產雖然呈下行趨勢,但并不影響其在國民經濟的重要性。
王玨林亦介紹了幾組數據,首先,從房地產投資數據看,2015年,全國房地產投資9597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
雖然房地產投資增速創下1998年房改以后的最低,但房地產投資占比固定資產投資仍高達17.4%。此外,相比1998年全國房地產業完成年度投資額為 3614.23億元,上漲了近27倍。
從房地產銷售數據來看,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2849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8728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相比1998年上漲了近13倍。
另外,從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較長,房地產投資背后還直接關乎鋼材、水泥等重工業產品需求。
連平也稱,房地產投資下滑的連帶反應較多,“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進一步下降至1%,比去年大幅下降9.5個百分點,不但直接拉低投資增速,而且影響鋼材、水泥等重工業產品需求走弱。在需求疲弱、去產能壓力和PPI持續負增長的三方壓力下,制造業投資增速下降至8.1%,比去年下降5.4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相關稅收亦可以反應其在國民經濟的地位,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前三季度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稅收83842億,房地產業稅收完成12544億元,占比15%。
王玨林也介紹,房地產的擴大在解決就業,服務民生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側重有效投資
和以往不一樣的是,安徽省黃山市住建委的相關負責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很多人把2014年以來的穩樓市新政和2008年相比,但實際存在本質區別。
和2008年不一樣的是,2015年以來的穩樓市政策側重于去庫存,“去庫存”納入明年我國確定的五大經濟任務之一。而2008年更聚焦在穩地產投資上。
這也和當前高庫存的樓市環境密切相關,截止到2015年底,商品房待售面積71853萬平方米,再創樓市庫存新高,相比2010年6月底的數據上漲了375%,按照單套70平米計算,可提供1000萬套住房。
高庫存也直接影響房地產投資的回暖速度,連平認為,2016年房地產投資能否回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當前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希望通過農村人口城鎮化轉移能否消化中小城市房地產庫存存疑。
業內人士認為,提升房地產在GDP的比重,不簡單是要求提高新開工、施工、賣地等房地產投資數據,當前的供給側改革更強調的是是否為有效投資。
也因此,在落地去庫存,穩樓市的政策時,多地通過暫停存量過大市縣的土地出讓,促進房地產業轉型等作為發力,以福建為例,1月19日,福建省召開住建系統會議即明確,庫存量大、去化周期長的三四線城市,要暫停土地供應,特別是一些城市存在商業用房庫存去化周期長,要暫停商業用地出讓。并要求支持房地產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引導房地產企業發展旅游、養老、文化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