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北京京寶行蘇繡、緙絲藝術展暨BMW 7系私享品鑒活動盛大開幕,作為北京京寶行的2016年開年大展,在希望向BMW客戶傳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信息的同時,也希望鼓勵和感染更多有志人士能夠加入到京寶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當中。
本次品鑒活動中展出的蘇繡和緙絲出自我國民族傳統工藝,同時,都被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尤其是緙絲,更是被納入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無論是精美絕倫的紋飾圖案,還是傳承的高超手工技藝,蘇繡與緙絲都傾注了中華民族傳統工匠藝人的心血。
活動中,北京京寶行董事長黃坤向致辭,黃坤董事長一直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不遺余力的進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了本次展覽更是親自南下去邀請蘇繡與緙絲界的泰斗級藝術家濮惠菊大師和吳文康大師。
黃總表示,京寶行為BMW車主提供品鑒的非遺展品必須是能拿到世界層面上展示的東西,獨一無二的東西,不光是能夠震撼中國,更能夠震撼世界。
而接下來,分別由周劍虹先生和吳文康先生帶領現場嘉賓一同領略和感受蘇繡與緙絲的獨特魅力。
蘇繡
從吳郡、姑蘇歷史記載,吳郡的絲綢距今已有6000年的歷史,刺繡因在絲綢之前已有之按傳統刺繡針法、技巧、應用,從刺繡表現形式來分類,蘇州繡的范圍應包括長三角地區或太湖流域的刺繡總體相似。
蘇繡給人的感覺十分興旺,在蘇繡的感召下,蜀繡、湘繡、粵繡都有向蘇繡靠攏的趨勢,向蘇繡的精細典雅與文人味風格靠近。蘇繡也分化出上海顧繡、南通仿真繡、常州的亂針繡、高郵的發繡、無錫的精微繡。
緙絲
緙絲是一項歷時悠久,織法特殊的絲織工藝,與一般通經通緯的織造方式不同,它是以簡單的平紋木機,采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織造。“緙”字之義,在梁顧野王所撰《玉篇》(書成于公元543年)中稱為“織緯”,也就是畫面的構成全賴緯線的變化,織出的圖案正反面皆同。
由于緙絲對織手要求高,既要能夠織,又要有美術功底,沒有二十年功夫,織不出好作品。對于圖案繁復、色彩豐富的作品,一幅作品往往織數年,故史稱“一寸緙絲一寸金”。
在感嘆蘇繡及緙絲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同時,京寶行首席內訓師為在場的嘉賓們帶來了同樣可以與藝術品媲美的全新BMW7系。
它以最優雅的形式展現了BMW對設計的追求,彰顯動感氣質的車身比例、精確的線條和極具雕塑感的曲面。蓄勢待發的前臉、延長的側身和強有力的車尾,任意角度,均可見全新BMW 7系的威懾力。
也有人說,BMW7系轎車是一款偉大的車型,因為它在改變著我們的歷史。而且,我們每次提到BMW7系,甚至整個BMW品牌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品牌的自豪感。全新BMW7系無疑是除了展出的緙絲和蘇繡之外最搶眼的一件藝術品。
北京京寶行自成立以來,一直將客戶滿意度放在第一位。經過十二年的努力,京寶行的售后服務不斷躍上層層嶄新的臺階。客戶選擇了BMW品牌,并不僅僅是在買車的時候獲得快樂,更要通過4S店的服務,讓車主得到更多的關懷、更多的快樂體驗。與此同時,京寶行還在不斷踐行和傳播著“BMW之悅”,它不僅代表著BMW汽車制造上所追求的更高性能和純粹駕駛樂趣,還代表著創新和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以及關心社會和關注未來的公益之心與責任心。(網通社 2016年1月21日 發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