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每天有1%的進步,一年下來會有120倍,復利效應比想象中驚人很多。追求復利回報,就得沿著一件事情不停產生持續性效應。如果經常變的話,就很難產生持續性的復利效應。復利效應要求非常的長期。
假設每天有1%的進步,一年下來會有120倍,復利效應比想象中驚人很多。追求復利回報,就得沿著一件事情不停產生持續性效應。如果經常變的話,就很難產生持續性的復利效應。復利效應要求非常的長期。
Morningside是一群什么樣的人?
Morningside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呢?本質上我們是一群很簡單的人,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有發自內心的激情。從收益上來說,我們因對所做事業的熱愛放棄了短期收益性,堅持了長期性的復利效應。我想可能今天我們的成就,離不開一萬小時原理,這是任何事情要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必須得有足夠的時間積累,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我們做的事情或者一個人的成就為什么要符合一萬小時原理?其中隱含了投資理念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復利效應。復利效應是什么?假設每天有1%的進步,一年下來會有120倍,復利效應比想象中驚人很多。追求復利回報,就得沿著一件事情不停產生持續性效應。如果經常變的話,就很難產生持續性的復利效應。復利效應要求非常的長期。
這一點在我剛剛加入Morningside的時候也沒有想這么清楚,其實是無意中或是在職業發展生涯中一步步堅定和選擇了這條路。后面加入的同事在Morningside工作時間各有長短,我想現在留下來的,或者未來堅持長期干的,我相信是一群極簡單的人。他們的簡單在于對做的事情有極強的激情,為激情而工作,不做金錢的奴隸。這是我想介紹Morningside的第一點。
我認為VC和創業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大道理是相通的。我曾在微博上寫過一段話:“創業這件事情,是絕大多數人故意不選而留給少數人的機會。”我觀察了很多創業者,什么叫真創業?真創業者的動機是什么?我發現他們都放棄了短期收益系統。我們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用收益系統來講即追求高工資、舒適空間,厭惡風險,不喜歡不確定性。對于所有讓人不舒適的東西,我們本能地會趨利避害。絕大多數人的收益系統是追求舒適空間,追求好的工作環境,追求捷徑,這就是為什么大家都愿意去咨詢公司和投行。我們前兩年回中歐捐了獎學金,發現學費太貴,在座的同學可能背了很多債,所以不得不被短期收益性高的工作機會誘惑。回校捐獎學金就是希望打破這一點,我們愿意把獎學金給有激情的人。但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發現,很多創業者恰恰對高風險、不確定和不舒適(常人不愿選擇)有天然的喜歡。倒不是覺得他們刻意要和別人不一樣,他們的內心深處、個性、狀態都極其簡單、專注和純粹,追尋內心最有熱情的事情。從這一點來說,Morningside的投資同事和創業者是一類人。我們本質上放棄了短期收益系統而追求長期性回報。在座的同事現在掙的錢比投行少多了,如果他們成為非常成功的風險投資人,則會比銀行家掙得多太多了。可這要6-8年后才看得到,而銀行家每年都掙很多錢,這就是短期收益系統、長期收益以及復利效應選擇的問題。創業者比我們更加極致,因為他們要忍受更大的不確定性和更困難的環境。所以創業者的成功比我們更加值得稱贊,這是很公平的,我們極其尊重成功的創業者。即使他們失敗,我也打心眼里尊重。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Morningside骨子里對創業有激情,我們只是選擇成為硬幣的另一面,選擇成為幫助創業者成功的那個人,而且我們內心的價值觀和他們是共通的。
Morningside投資特點?
剛剛談到的復利效應其實隱含兩點:長期、專注。關于長期,我們有一些不錯的投資項目,從98年開始投過搜狐、攜程、第九城市、聚眾(被分眾收購)、正保遠程教育、鳳凰網、YY、UCWeb、小米,所有的案子我們都是A輪投資人,可能我們都是他們的第一個投資人。在這些公司當中絕大多數,我們從第一天就設有董事會席位,且上市時也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外部投資機構。我們除了在市場上被大家認為能創造好的投資回報,更自豪的是,這么多優秀的公司,我們在早期的時候就找到了他們,而且承擔風險和他們在一起。我們跟他們通常花了6-8年的時間,甚至有的更長,因為我對長期性深有體會。
關于Morningside在VC圈子中的打法和流派。大家都有機會接觸到國內非常優秀的VC,有些VC我們也很羨慕,他們一年能投100個項目,以跑道覆蓋的密度來解決投資回報命中率。Morningside在過去這么長時間的歷史中,有段時間被大家稱作“狙擊手”,投資數量不是那么多,但是能夠相對點射到一些公司。我認為關于這一點,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但是先澄清一點,有夸大的成分,因為整個行業里無論是誰,媒體都容易做選擇性報道。其實我們也有失敗案例,只是大家選擇性的忽略,容易記住我們成功的案例。客觀的講,相比其他VC,我們確實以更少的投資取得了相對更精準的命中率,這對我們確實是客觀的評價,可是我并不想夸大。
我們是怎么做到的呢?坦率說,在Morningside這個團隊一直有一個氛圍,就是有一種主人公意識,團隊成員不是在打一份工,也不是在公司或者基金里達成職位晉升,而是像企業家/創業者一樣,并不是為了完成表面的工作,而是最終對結果負責,很誠實地面對自己。Morningside文化非常強調誠信、誠實,不欺騙自己、不虛飾。我覺得做投資是最不能虛飾的事情,投資是決策判斷,所有的判斷決定都是人認知的過程,而在人的認知中有陷阱。我們容易欺騙自己,常常欺騙自己。而投資為什么難,因為投資和創業一樣是非常反人性的。投資和創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失敗率太高。只有極少數人能管理自己的內心,誠實面對這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在每一次的重大決策過程中,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這是我們在Morningside這么多年的故事。我們的同事都可以非常誠實地表達獨立的觀點,這是我認為做投資人、做VC、創業最重要的素質。不會因為是老板就開始取悅別人,在我們這里,不需要取悅任何人,我非常鼓勵內部的同事保持平等性,大家一起討論事情。我們在內心是追求平等,以及每個人都非常誠實獨立,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Morningside.
關于Morningside對投資和創業的理解
我是自動化專業的,本質上我學的這個專業就是一個系統論的數學物理方法。系統論的數學物理方法本質上是,所有的物理現象、客觀規律都可以用物理和數學以模型方式呈現。投資和創業我理解就是一個非線性復雜變量的模型,因為影響投資或創業成功的變量太多太多,絕不是簡單的事情,它會牽扯到方方面面。
包括Morningside在內,最近這一兩年VC投資成績看起來都不錯,但是一大半原因跟我們無關,那么跟什么有關呢?
第一,跟美聯儲、中國央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有關。因為這是人類現代社會自二戰以來,第一次全世界央行在幾乎同一時間全力以赴開動機器印鈔票。歷史上以前的資產包括大宗商品、能源、房地產、債券和股市等等。但是呢,股市不好,房地產不好,油價已經跌到三十幾美金,大宗商品也不好,所有這些能吸收印的這么多鈔票的東西都沒了。我發現大部分錢都進了二級市場,二級市場的錢可能也逐漸會跑到獨角獸那里。現在美國有很多有名的獨角獸,中國也有很多,但我想大部分獨角獸的估值不一定反映他們真正的價值,其實大部分反映的是央行印出來的鈔票。這么多錢總得去哪兒,所以反映在我們這里,所謂的獨角獸。我懷疑很多公司撐不住這個冬天。我們其實被很多我們無法掌控的大量宏觀性因素影響。
第二,股市的經濟周期。以前是每5-10年資本市場會有一次大的資本市場周期性波動。現在波動越來越頻繁,原來5年、3年,現在恨不得每一年就有一次。
第三,科技周期。科技的周期很明顯在影響我們這個行業。我覺得現在整個中國,包括美國都處在科技變化低潮期,這是我個人觀點。前一波科技高潮期好像已經慢慢過去了,下一波新的東西呢,AR、VR、深度學習和大數據都很熱。我覺得確實熱,但好像還沒出現當年移動互聯網的那種大波浪。所以通常科技的周期也會需要一段時間的冷靜平臺,慢慢積聚一定的力量,然后突然某一天出現突發性因素,促使主升浪的出現,到了一個高潮、泡沫、破滅,然后再一次潛伏。我感覺我們現在處在高潮逐步破滅的過程中,科技的變革周期在未來需要孕育過程。
第四,中國社會的獨有性變量。我們趕上了全球化的末班車,中國過去30年本質上是抓住了全球化的機會。恰好是全球化這一代,改革開放這一代,60年代開始發熱。我認為60、70、80有非常多的共通之處。這三十年出生的這一代人,基本上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我是73年出生的,基本上對我自身需求的理解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是同步的。即使有這么多問題,中國的機會也依然是世界上少有的繁榮。我預測再過幾十年,印度可能是下一個,就和現在的中國一樣。中國未來為什么有可能成為潛在的超級大國,因為有巨大的母市場。假設中國做得好,雖然我們有很多缺陷,至少我們有潛力。中國有機會孕育世界一流的企業,因為我們有巨大的母市場,所有中國有機會出現一流的創新和一流的企業家。不一定是中國的企業家就一定比別的國家的企業家厲害,中國顯然有不受眷顧的地方,沒有美國那么多的優勢,但中國有一點是和美國類似的,就是巨大的母市場。因此我們必須體察、了解這些重要的趨勢性變量:科技趨勢、地緣政治、中國社會變遷。其中消費心理變化的關鍵在于:為什么互聯網是全球化的高級形態?什么是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市場全球化,生產要素全球化,勞動力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信息全球化,而互聯網是信息的載體。Morningside今天為什么能有回報?不僅僅是因為我們足夠勤奮、找到了一些投資方法,更應該感謝這個時代,我們很幸運。
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創業和投資是復雜變量,有相當多的事情在影響,可能大家覺得與創業無關的事。而我們大量的投資和創業機會來自我剛剛對各方面的思考,來尋找今天中國下一個機會。我認為中國的機會就在于能不能成功的實現全球化2.0,和世界產生新的Interaction,可能就在于新一代年輕人,能不能把好的全球化的東西帶進來。我個人認為中國下一個投資機會:消費升級。誰能了解新的年輕人的消費心理,誰就抓住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這些年輕人對信息、文化、資訊的了解和傳播,互聯網成為最重要、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Morningside投的就是中國全球化1.0和2.0。我們放棄了制造業、房地產,選了最高杠桿的互聯網,去影響消費者的方方面面,包括媒體、娛樂、金融、教育、零售、農業和服務業等等。
投資是極其復雜變量的系統,跟宏觀地緣政治、宏觀貨幣政策、資本市場的周期波動,社會心理、經濟發展形態、行業格局、顛覆性模式、商業模式設計、領導力、管理執行、路徑設計的變遷有關。這么多變量,復雜性極高,所以我們對創業和投資抱有相當的敬畏感。我們做了十幾年投資,只能講剛剛開始理解什么叫創業,什么叫投資。這是一門值得終身奉獻時間、值得學習的職業。需要10000小時,需要長時間積累,用線性思維、簡單快速的想法去駕馭復雜多變量的長期模型是做不到的,需要足夠大量的數據,不斷試錯,最終總結出簡潔而優美的原則來指導駕馭復雜變量:Spend your quality time in the quality vision with the quality people。只花時間在值得的方向和優秀的創業者身上,成為最理解他們的人,全力以赴地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