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減稅還看營改增 企業將收減稅紅包9000億】“2016年減稅還是主要看營改增。”作為2016年工作重點,營改增即將全面推開,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將全面納入試點范圍,實現全行業覆蓋。
“2016年減稅還是主要看營改增。”作為2016年工作重點,營改增即將全面推開,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將全面納入試點范圍,實現全行業覆蓋。
“營改增”是一個減稅措施,但對財政收入會造成沖擊。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曾表示,全面“營改增”的減稅額度有望達到9000億元。
國務院定調:今年要全面推開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全面推開營改增、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顯著減輕企業稅負,調動各方發展積極性。
李克強說,營改增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前期試點已取得積極成效,今年要全面推開,進一步較大幅度減輕企業稅負,這將對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務業、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培育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重要作用。要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改革和完善財稅體制與運行格局,推動發展轉型升級,促進成果共享。
李克強強調,全面推開營改增、加快財稅體制改革要著眼調動市場主體發展積極性。頂住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穩增長調結構,要用好財稅體制改革這一利器,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把握好改革的政策取向,通過全面推開營改增等改革舉措為企業減負松綁,放水養魚,為鼓勵社會投資和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更寬松環境,推動產業轉型、結構優化,在培育發展新動能中涵養寶貴稅源,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換取持續發展勢能的“增”,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李克強指出,今年全面推開營改增并加大部分稅目進項稅抵扣力度,將帶來大規模減稅,中央和地方都要采取措施落實到位。要把握節奏、穩妥推進,采取增量式、漸進式方法推進改革,避免財力分配格局變化對經濟平穩運行造成影響,確保相關改革措施盡早見效。
四個行業營改增將成重頭戲
據證券日報報道,自從2012年1月在上海試點以來,“營改增”試點已近四年,目前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已在全國全面推開。在電信業自2014年6月納入試點之后,近一年半時間“營改增”再無新進展。金融業、房地產業、建筑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營改增試點遲遲未能落地。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金融業、房地產業、建筑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涉及的營業稅稅額約1.6萬億元,占營業稅稅收總額的67%。可見這四大行業的重要性。而且,相比已經納入營改增試點的行業而言,上述四大行業具有比較特殊的復雜性。
生活服務業涵蓋行業范圍廣泛,規模量級也很豐富,需要從稅率、銷售額及征收便利性等角度綜合考量和設計,以便切實體現減輕稅負的政策目標;建筑業和房地產業有一些共性問題,由于項目周期長,環節多,從哪一時點為征收起點目前尚難明確,而且土地是政府招標拍賣的,沒有營業稅也沒有增值稅,這部分倘若不能抵扣,相比目前5%的營業稅稅率,營改增后可能增加相關企業的稅負;而金融業的問題在于資產的配置行為不屬于消費,應不應該征增值稅本身存在爭議,而且目前沒有國家在金融業全面推行增值稅,沒有先例可考。
即便四大行業營改增工作面臨許多挑戰,但不容置疑的是,營改增對于整個社會發展是極其有利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納入營改增試點的納稅人共計509萬戶,已經累計減稅4848億元。營改增改革不僅在稅制上前進了一步,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避免重復征稅,而且,使國家讓利于民的錢能真正進入到實體經濟體系中,進入下一步生產循環。企業因為可以進項抵扣而增加資金購買各種服務和生產,從而帶動和促進相關環節和行業的穩定和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令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更具活力。可以說,這是供給側改革諸多配套政策能夠發揮直接作用的一項。
此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2016年要基本完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和任務,2020年各項改革基本到位,現代財政制度基本建立。而且,增值稅被列為財稅改革重點鎖定的六大稅種(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之首。這也使得營改增全覆蓋在十三五時期讓人充滿期待。
企業將收減稅紅包9000億
全面推開“營改增”,將給企業帶來多大利好?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曾表示,全面“營改增”的減稅額度有望達到9000億元。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近日發布的《2015年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顯示,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企業對各種負擔和經營困難的主觀感受增強,人工成本攀升、融資難融資貴、稅費負擔偏重等是企業反映較突出的問題。在減輕企業負擔措施的調查中,樣本對國家出臺“稅收減免”政策的呼聲最高,反映此訴求的企業比例達到80%。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企業稅負過高會危及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后勁,因此需要減輕企業部門的稅收負擔。過去幾年,最重要的減稅措施是營改增。理論上營改增將降低所涉及行業的稅負,并且減稅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顯著。預計在“營改增”全面完成后,如果進一步優化增值稅稅率,整個營改增實現的減稅規模將達9000億元左右。
專家認為,當前,減稅的空間主要在增值稅,包括推進營改增、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其他稅種的減稅空間相對不大,比如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稅種的改革。
“2016年減稅還是主要看營改增。”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認為,營改增是惠及所有企業的,原來營業稅企業改征增值稅會減稅,原來買服務的那些增值稅納稅人也會相應增加抵扣項目,可以實現減稅。這也算是流轉稅環節普遍性減稅。
“營改增一旦全面推開,企業的成本將進一步下降。”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譚云明表示,營改增將打通整個增值稅抵扣鏈條,企業因為可以進項抵扣而購買各種服務,將使企業的發展更具有活力。
央地增值稅分享比例調整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營改增”是一個減稅措施,但對財政收入會造成沖擊。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曾表示,全面“營改增”的減稅額度有望達到9000億元。
國務院顯然對此已有所準備,李克強表示,當前財政收支壓力較大,要把應對現實挑戰、推動長遠發展和實施改革攻堅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各部門、各地方要講大局、算大賬,破除利益藩籬,上下同心推進改革。
在財政總盤子面臨縮小的同時,分稅制框架下的央地財政分配面臨的問題更加嚴峻。此前“營改增”試點的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在地方收入中占比較低。而房地產等四個行業收入份額較大,“營改增”全面推開后,地方財力必然會受到較大影響。
2015年前11個月,剩下四個行業的營業稅收入實現1.75萬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比重為23%。
南開大學中國財稅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蔡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增值稅和營業稅加總,占到了我國全部稅收收入的40%以上。營改增之后,將呈現“一稅獨大”的局面。
他說,地方稅已無主體稅種,現行中央與地方的分稅格局難以為繼,整體稅制結構對單一稅種嚴重依賴,其中風險不容忽視。
李克強表示,全面推開“營改增”、加快財稅體制改革要有利于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通過完善中央與地方事權和財力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形成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在發展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增值稅分享比例在全面推開“營改增”后要做合理適度調整,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增強地方財政“造血”功能,營造主動有為、競相發展、實干興業的氛圍。
據記者了解,財政部早已啟動關于地方主體稅種的研究,消費稅、房產稅和資源稅等都進入考察視野。李文海說,降低企業成本是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五大重點之一,從目前看,“營改增”全面推進已迫在眉睫,但地方主體稅種還并不成熟,因此適當調整“營改增”后增值稅的分享比例是一個最好的過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