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報告稱,2015年中國企業并購交易金額增長84%至7340億美元,其中有114筆并購金額超過10億美元,亦創新高。“去年國內企業融資并不多,但并購創紀錄,主要是因為在經濟轉型中,實業投資壓力較大,且市場流動性充足,大量公司在轉型發展。”黃耀和分析說。
海爾擬斥資54億美元現金收購通用電氣旗下電器業務、萬達35億美元收購電影制片公司傳奇娛樂……盡管今年才開始三周多,但中企海外并購規模已經達到120億元?!笆芤嬗诨钴S的國內戰略投資與海外并購,2016年中國企業并購交易數量增長將超過20%??萍夹袠I將繼續成為熱點,金融服務業的并購將保持良好。”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融資部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說。他剛從美國參與海爾并購回到上海,時差還沒倒完,昨天下午又飛往北京。
并購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青島海爾日前宣布,擬以54億美元購買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相關資產,去年創維收購德國老牌電視機制造商美茲的TV業務和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彩電工廠和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巴西除外)五年品牌使用權。但此次海爾收購金額高達54億美元,比一年前伊萊克斯的出價高出近20億美元,連上交所也發出了問詢函。另一方面,根據英國調查公司歐瑞信息咨詢公司統計,家電全球市場份額方面,海爾位居全球第7位,GE位居第19位。目前該收購還未完成。海爾表示,尚需通過股東大會審議、完成中國發改委備案、通過美國等國反壟斷審核等程序。通用電氣表示,交易完成時間預定在2016年年中。收購正式完成后,將改寫全球家電排名,海爾GE聯盟將超過日本的松下和美國寶潔,躍居全球第5位。
事實上,2011年國內企業并購強勢反彈后,2014年和2015年再度持續增長。去年中國企業的并購數量和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
普華永道報告稱,2015年中國企業并購交易金額增長84%至7340億美元,其中有114筆并購金額超過10億美元,亦創新高?!叭ツ陣鴥绕髽I融資并不多,但并購創紀錄,主要是因為在經濟轉型中,實業投資壓力較大,且市場流動性充足,大量公司在轉型發展。”黃耀和分析說。
從追資源變為找技術和市場
與此同時,由于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及類金融機構(包括政府和產業基金、國有企業基金、私有企業基金和高凈值人士等)都大力開展直接投資活動,私募股權基金交易的數量與金額分別增長了79%和169%。
2015年,中國企業并購交易總數量上升37%,科技與金融服務成為熱點?!皯鹇酝顿Y者傾向于外延式增長,與原來關心資源類企業不同,現在中企追逐技術、品牌并將其帶回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和財務投資者都希望尋找具有‘中國視角’的海外資產。未來幾年這樣的增長將持續,以中國為首的大型跨國企業開始走向世界舞臺?!逼杖A永道劉晏來表示,去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增長40%,金額增長21%,均創歷史新高。民企海外并購繼續領跑,財務投資者與私募股權基金依然非?;钴S。
“除了買產品,他們也想買市場本身?!彼f,在經濟發展放緩大背景下,投資者希望尋找可見的高增長機會,因此風險投資(尤其是科技行業投資)受追捧,創歷史紀錄。
估值差異帶來海外并購熱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估值中位數達到美國上市公司的3倍左右,因此不少公司更傾向去海外購買資產,并借此與自身業務進行協同互補。
比如,A股上市公司交大昂立擬轉型大健康產業,在已經買入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泰凌醫藥7.52%股權后,1月4日晚間又宣布,將陸續買入泰凌醫藥不超過29.99%股權,成為其重要股東和戰略投資者。泰凌醫藥主營藥品分銷,是葛蘭素史克、羅氏、拜耳等跨國藥企重點藥品的中國獨家分銷商,以及葛蘭素史克、輝瑞、諾華、巴斯德等跨國藥企主要疫苗產品在中國的獨家經銷商。2015年上半年,泰凌醫藥實現凈利潤3649萬元,同比增長1490.67%。
據交大昂立披露,泰凌醫藥2016年預計有兩款重要新藥松梔丸和喜滴克上市,經營業績有望繼續提高。
中聯重科周三晚間也公告確認,過去數月公司就一項潛在的交易與特雷克斯進行了討論,并向其董事會提交了無約束力報價,公司股票1月28日恢復交易。有報道稱,美國知名設備制造企業Terex Corp。表示,已收到中聯重科主動的收購提議,后者計劃以每股30美元收購公司所有流通股,總報價將達33億美元。
中聯重科指出,該交易對于公司的戰略轉型、產業鏈的延伸和升級、產能及制造成本的國際大協同,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該項交易能加速公司全球化戰略的落地,同時也將增厚公司業績。
在公告中,中聯重科還指出,目前該項目已獲取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境外收購項目信息報告確認函,也獲得了有關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確定函,公司將繼續推進該項交易。
退出和后續整合受關注
此前,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并購已成為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的一種重要方式。2015年雖然面臨低迷的世界經濟環境,但中國企業的國際并購投資仍然活躍,呈現數量多、金額大、涉及行業和國家廣泛等特點。他表示,2015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出現了一大批大型項目,如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并購意大利倍耐力集團,紫光股份并購美國西部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三峽國際能源投資集團并購巴西巴拉那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資額都超過10億美元。其中,中化橡膠公司以46億歐元收購意大利倍耐力集團近60%股權,成為2015年度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投資并購項目。
另一方面,去年因為股市波動大,私募基金退出活動低于預期。由于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發行人會尋求估值最大化,而中國香港和美國等市場的增長不如A股市場那么旺盛,因此A股IPO繼續成為首選退出路徑。不過,大量存量投資等待退出依然是一個行業性問題,國內外私募股權基金今年將面臨更嚴峻環境。
此外,完成收購只是第一步,后續整合并不比收購難度小,比如能否留住被收購方的團隊、能否保持優質資產原有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等……在跨國并購日益增多且漸成趨勢的背景下,此類交易后續整合和由此帶來的商譽風險,或將成為各方關注重點。
業內一位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表示,屢屢出現的天價收購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相關公司在收購過程中也會聽取投行和審計等專業人士的看法和評判。眾多收購帶來的商業減值損失,不會一下子短期內爆發,會有一個逐步消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