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發布(簡稱“中央一號文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其中最大亮點。
備受矚目的《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發布(簡稱“中央一號文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其中最大亮點。在文件安排的多項任務中,創新依然是關鍵詞,而對政策保持高度靈敏的保險公司已經積極試水。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某知名險企聯合農業龍頭企業、電商領域專家擬在農業大省黑龍江發起設立商品交易中心(簡稱交易中心),立足當地,放眼全國,針對不同特性的大宗農產品設計金融支持運作方案,嘗試通過保險+產業基金等形式實現政策落地,同時也牽住了農業產業的“牛鼻子”,有效解決產業競爭力不足和持續發展問題。
此外,也將大幅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增強對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實際提高農民收入,讓金融創新服務加速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進程。相關負責人表示,交易中心的“電商4.0”模式將把標準化作為保證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建立起規范的市場機制,為農業供給側改革保駕護航。
著眼農業供給側改革
保險公司對于農業供給側的關注正在成為現實。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黑龍江省農產品交易中心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保險公司正借此謀求更大布局。
籌備中的交易中心董事長安國鋒表示,在供給側改革中,農業領域大有可為?!肮I領域供給側改革,企業制造工藝普遍落后,改革面臨技術儲備不足、生產線升級成本巨大、融資難等問題。而農業供給側改革相對簡單,只要能保證賣上好價格 ,農民完全可以提供優質農產品?!焙睾谕恋淖匀环A賦決定了黑龍江農業改革成本低、阻力小,土地肥沃、病蟲害少,黑龍江農產品品質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農產品交易中心已經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等專業機構著手制定相應黑龍江農產品特色標準,并由保險公司專門設立相應質量保險,凡是通過交易中心銷售的產品都有質量保證,由此實現農產品的品牌溢價,從而使黑龍江農業在本輪供給側改革中脫穎而出。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安國鋒表示,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交易中心將把建設電商4.0平臺和嘗試金融創新作為必要步驟,為傳統農業插上標準和金融的翅膀。
金融創新是催化劑
目前農業發展仍存在多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中間流通成本過高、農業經營風險巨大、融資難融資貴、農業科技落后和食品安全問題是比較突出的五大問題,其中農戶缺少銷售渠道利潤率低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以大豆這一黑龍江省典型的大宗農產品為例,非轉基因大豆雖然得到消費者心理上的認可,但由于市場優劣無法區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嚴重,一直賣不上好價格。同時,農戶無銷售渠道,只能將大豆賣給糧販,再通過貿易商、超市等渠道銷售給終端用戶,利潤被中間環節吞噬。
“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同時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
由于中國農民在整個農業產業鏈中處于最弱勢地位,農業供給側改革既要對農民提要求,更要通過模式創新為農民找出路,改革要始終圍繞農民增收這一前提進行。據介紹,針對農業問題,交易中心設計了“農民合作社+農業保險+交易中心”以及“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基金+交易中心”兩個解決方案。交易中心將農戶和消費者直接對接,縮減流通環節,提升農戶收益。農業保險和農業產業基金兩個新角色的介入,解決整個農產品產業鏈上的金融服務問題,有助于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進程。
標準化是護衛艦
除金融創新外,交易中心還將重點發展“電商4.0”模式,嘗試將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安國鋒表示,電商1.0時代,網絡出現,但由于信用問題而規模有限;電商2.0時代,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解決了信用危機;電商3.0時代,O2O將網絡和實體店結合;而在電商4.0時代,在此前電商發展的基礎上加入標準化的操作,可以有效解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利用經濟調節機制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健全風險檢測評估和檢驗檢測體系。
農業供給側改革成功的一個關鍵是讓好產品和壞產品區別出來,這樣好產品才能賣上好價格。由于農戶沒有銷售渠道,即使按照嚴格標準種植出優質產品,在現有的誠信體制下也很難被市場認可,這也是當前農產品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實。因此,交易中心的電商4.0將把標準化作為保證農產品質量的手段,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力量,同時保險公司為交易中心所有上市產品設計質量保證相關保險。凡是通過交易中心銷售的產品都有質量保證。如果在交易中心交易的農產品不合格,消費者可以退貨并獲得賠款。標準化以及保險的引入,為黑龍江農產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提供堅實的保障。
實際上,農村電商的發展雖然面臨問題,但整體方向被看好。長江證券分析師李錦表示,國內消費增速短期仍將處于低速增長新常態,在經濟基礎、人口結構、科技融合變化下,需求發生結構性調整,便利性需求、高效社交需求、O2O體驗式購物需求提升,同時消費者趨于理性,更注重商品性價比及個性化特點突出的品牌,圍繞消費需求變化的細分領域具備中長期投資機會,能夠滿足收入水平提高的農村居民的改善性產品需求的農村電商值得關注。
中泰證券分析師謝剛認為,農村電商尚未出現市場期待的快速爆發之勢,市場主體需要更多深入農村打造渠道,從目前參與者的情況、進展及潛質來看,農村電商成長仍存在渠道壁壘。在農村電商發展的蟄伏期,渠道仍舊為最強壁壘,并將是2016年農村電商聚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