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監會召開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定修訂座談會,擬就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則進行修訂。這意味著紅極一時的高現金價值產品終于迎來了監管部門的“緊箍咒”。據悉,此次會議對產品開發及銷售做出規定,限制3年內出現高現價產品。
日前,保監會召開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定修訂座談會,擬就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則進行修訂。這意味著紅極一時的高現金價值產品終于迎來了監管部門的“緊箍咒”。據悉,此次會議對產品開發及銷售做出規定,限制3年內出現高現價產品。
業內表示,相關政策調整對秉持穩健經營的大型險企影響有限,而對前期銷售模式有風險的中小保險公司可能會有較強針對性。
高現價產品將受限制
日前,保監會召開了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定修訂座談會,擬就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則進行修訂。出席會議的保險公司有中國人壽 、新華人壽 、人保壽險 、生命人壽、中郵人壽、華夏人壽、天安人壽 .
據悉,此次會議擬對產品開發及銷售做出新的規定:一是,將高現金價值產品的定義從主要為3年期產品擴大到包括5年期產品。二是,立即叫停1年期及以下產品,并自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存續期間3年以內的產品。三是,各壽險公司的總精算師負責高現金價值產品的估值。四是,將各家公司高現金價值產品的配額和盈利能力掛鉤,而不僅僅是和注冊資本掛鉤,即,如果公司繼續虧損,則配額將下降。
與此同時,保監會主席項俊波 1月25日在2016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監管工作要防范滿期給付和非正常退保風險,建立資產負債匹配監管的長效機制。同時,開展現金流壓力測試,防范化解現金流風險。
有分析師表示,高現金價值產品是存續期較短的理財型產品,投資者往往在投資后的第二年選擇提取本金和利息。這類產品可能擁有較長的合同期限,但在利率設定上,在第二年的投資回報往往達到最高,鼓勵投資者在次年就提取本金和利息,其本質上存在風險錯配,以新增投資款補償到期兌付要求,一旦發生擠兌,很有可能產生流動性危機。另一方面,類似產品對險企而言并無明顯盈利效果。中小險企主要希望通過類似產品獲得資金支持,形成資金池,并尋找能帶來高收益的投資標的,存在類似杠桿的行為。
事實上,出于風險控制方面的考慮,2014年2月,保監會就曾下發了《關于規范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2015年12月初,保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簡稱“通知”),通知對高現金值產品監管規則進行了修訂。
部分銀行選擇停售該類產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趨勢下,高現金價值保險產品的高息具有明顯的市場吸引力,保險公司吸納保費后投資權益市場比例很高,風險由此增大。2015年以來舉牌上市公司的保險資金 ,大量來源于以銷售高現金價值保險產品為主的保險公司,而具有此類剛性兌付壓力的保險公司多數為中小險企。
事實上,近年來,一些中小險企借高現金價值產品“彎道超車”,迅速做大保費規模。從2013年開始,高現價產品成為一些保險企業,尤其是中小保險公司獲取保費的主要手段,并在短時間取得驚人保費。
保監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43萬億元,同比增長20.02%。6家上市公司(包括旗下子公司)保費增速均在20%左右上下浮動。而有多家看重高現價產品的中小公司則實現了保費實現成倍的增長,如天安人壽總保費同比增長近6倍,前海人壽增長近2倍,華夏保費增長超2倍。“由于高現金價值產品發售數量大、周期短,能夠在較快時間內幫助險企聚攏資金,不少中小險企以此作為本金進行市場投資賺取利潤,再將部分盈利返還給客戶,賺得差價,”有業內人士解釋,但風險同樣接踵而至,一旦險企投資業績不如預期或是投資市場發生震蕩,險企不能如約返還用戶投資收益,公司現金流必會產生較大壓力。
某銀行銀保業務管理人員表示,整體來看,新的監管方案體現了監管部門管控中短期產品的堅決態度,意在經濟下行周期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行情欠佳的情況下,從源頭控制保險公司由于短錢長配造成的流動性風險及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也就是說,保險公司一旦新資金供給不足,極易出現流動性風險甚至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該人士表示,從今年代銷保險業務的情況來看,一些保險公司用20天就已經完成了原計劃一季度完成的保費規模,高現價產品呈現了爆發式增長。為了防止風險傳遞至銀行,該銀行已經對1月份高現價產品保費增長較快的保險公司高現價產品進行“關閉系統,停止銷售”。不過,從了解到的情況看來,目前已經停售高現價產品的銀行還并非普遍現象。
險企差距或將拉大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保險業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規模約為6700億元左右,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主要為萬能險新增交費,而3年期以內萬能險產品新增規模占萬能險總新增規模比例較高,預計可能超過50%,數額超過3300億元。“這會加大中小險企經營難度,中小險企無法從規模上與大型險企相抗衡,投資業務受限后,流動性壓力會比較大。”有券商分析人士認為,這次修訂的幅度將可能讓曾推動保費規模迅速增長的高現金價值產品進入寒冬。
此外,該人士表示,對比中小險企,大型險企對于類似高現金價值產品態度較為謹慎。后者市場地位穩固,銷售團隊較大,并無激進擴張的需求 ,風險偏好較高的高現金價值產品不多。所以,保監會召開的防范風險的會議主要針對前期銷售模式有風險的中小保險公司,對秉持穩健經營的大型險企影響有限。“保監會希望減少對銷量業績的非理性競爭,并控制退保風險、現金流風險和中短期內資產負債不匹配的情況,尤其是在當前資本市場較為波動的環境下。”有專家表示,然而,新規的效果仍有待觀察,其認為,保險公司仍有空間設計退保價值具有吸引力同時并不屬于當前劃分的高現金價值類別的產品。
保監會叫停1年期及以下產品 ,并自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存續期間3年以內的產品。
目的:
保監會希望減少對銷量業績的非理性競爭,并控制退保風險、現金流風險和中短期內資產負債不匹配的情況,尤其是在當前資本市場較為波動的環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