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發布2016年治堵計劃,除了正在研究的擁堵費、供暖季單雙號政策,還將通過停車治理、職住平衡等措施組成治堵“組合拳”。
北京市交通委發布2016年治堵計劃,除了正在研究的擁堵費、供暖季單雙號政策,還將通過停車治理、職住平衡等措施組成治堵“組合拳”。
北京先后推出公交優先、機動車總量調控、區域限行等措施治堵,此次再出“重拳”,交通擁堵能否有效緩解?
擁堵費:治污與治堵相結合
【現狀】北京市交管局統計:2014年,北京每車年均行駛里程1.5萬公里。北京市主要道路超負荷運轉,城市環路和主要聯絡線均超出設計流量50%以上,西二環、東三環等“明星路段”高峰時段小時流量達1.3萬余輛,一些主要道路全天通行量超過10萬輛。
【措施】“十三五”期間,北京將強力治堵。據介紹,根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有關安排,正在組織開展擁堵收費方案的研究論證工作。
【解讀】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調研發現,與世界城市普遍的機動車保有率“中心城區低,外圍高”的分布態勢相反,北京市人口密度越高、土地資源越稀缺的中心城機動車保有率也越高,核心區(城二區)小汽車保有率達到千人約310輛。疏散中心城區小汽車是治堵的必要舉措。
“從供需矛盾來看,北京交通壓力還是增長趨勢,擁堵費等經濟手段需要根據整體交通環境不斷調整。”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說,北京交通承載力問題是“大城市病”的典型表現,需要從規劃、建設、管理、限制等方面共同發力,且要因地制宜。中心城高密度區要“擠出”小汽車,而中心城區之外較為低密度的地區可以適當發展小汽車。
停車:治理占道停車、違法停車
【現狀】國家發改委數據:2014年底北京市停車位缺口達250萬個。將近一半的車沒有“位”,致使中心城多條道路成“停車場”。
目前北京市的560多萬輛機動車,以平均每車長5米計算,首尾相連長度達2.8萬公里。
【措施】推動停車立法,開展整治違法停車專項工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增加車位供給;開展區域居住區停車綜合治理,建立停車基本平衡模式。北京4萬余個路側停車位將實施電子收費試點。
【解讀】停車作為治理交通擁堵的重要舉措,能對購車與用車起“閥門”作用,但違法停車不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停車管理的效果。
停車位缺口巨大且由于綜合原因導致執法效果欠佳,違法停車行為已“習慣成自然”。2011年,北京市出臺政策,將路側停車費從2元提高至第一小時10元,第二小時15元,但實際作用有限。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認為,政府要建設足夠的基本停車位,保障車輛“購車有位”,通過經濟杠桿提高用車、停車的成本,以達到降低車輛使用頻率的目的。
限行:研究更精細化的限行措施
【現狀】北京中心城區人均擁有車輛的水平是東京的2倍。目前北京市車均道路面積為18.3平方米/輛,僅比一個標準停車位的面積(約為12.5平方米)略大。汽車怠速行駛加重尾氣排放。
【措施】據了解,北京供暖季單雙號限行是否出臺正在研究論證。未來將采取更為精細化的限行措施。
搖號指標仍然保持在15萬個,但6萬個新能源車指標不搖號。2017年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2020年控制在630萬輛以內。
【解讀】北京市2011年開始對小客車實施總量調控,小客車年指標限額24萬輛,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機動車快速增長勢頭得到遏制。根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年度指標配置總量減為15萬。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會長王麗梅認為,應該用更加綜合的手段來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城市發展是為了改善生活質量,應允許居民在中心城外使用小汽車。
職住平衡:優化城市布局,不再“攤大餅”
【現狀】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發現,北京存在“過密、過疏”兩個問題:中心城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2.3萬人,生態涵養區每公平公里只有210人,相差近100倍;就業人口65%集中在中心城區,中心城交通壓力大,居住與潮汐式交通問題顯著。
【措施】北京市已明確摒棄“攤大餅”的發展思路,促進就近居住和職住平衡。在通州副中心的規劃中,考慮到為通州當地城鎮化、就業居民提供各類政策性住房,實現居住社區為本地就業、城鎮化配套。構建15分鐘生活圈,提高餐飲、文化活動等場所的便利程度。
【解讀】李國平說,優化城市交通的根本在于優化城市布局。可構建多中心、網絡化的城市,分區域實現相對的職住平衡,減少大流量、長距離通勤出行。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治堵的必由之路。雖然近年有較大發展,但北京的軌道交通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專家建議,加大建設市郊鐵路在內的多層次軌道交通。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北京將建成軌道交通運營里程1000公里,軌道出行分擔率達到公共交通的60%;幫助公交提速的公交專用道里程將達到1000公里。此外,北京周邊還將建成1000公里市郊鐵路。
此外,在軌道交通規劃和設計時,加強軌道交通與地面的互動,方便乘客換乘。
“治理擁堵需要政府和市民的互動。市民應該擯棄‘看客心態’,從我做起,科學、合理使用小汽車。”王麗梅說。希望未來的北京不再“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