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31省份中,總量在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有25地,較2014年增加一地。
據新京報報道,全國31個省份GDP增速已全部公布,排名第一的為重慶和西藏,增速為11%,經濟總量最大的為廣東和江蘇,首次突破七萬億元。此外,有24個省份增速超7%,“跑贏”全國6.9%。
2015年全國31省份中,總量在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有25地,較2014年增加一地。
多年來,盤踞“31省份GDP排行榜”前三名的是廣東、江蘇、山東。據此前廣東省、山東省統計局數據,201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7.28萬億元,自1989年以來連續27年穩居全國第一;江蘇7.06萬億僅次于廣東省,差距逐步縮小。山東躋身“6萬億俱樂部”,在江蘇之后。
GDP總量萬億以下有5省份。排名后三位的分別為西藏、青海和寧夏,GDP分別為1026.39億元、2417億元和2900億元。
2015年,中西部省份經濟表現搶眼。GDP增速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均來自西部地區,分別是重慶、西藏和貴州,增速分別為11%、11%和10.7%,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此外,在24個GDP增速“跑贏”全國的省份中,其中17個是中西部省份。
31個省份中,排名后四位的分別是遼寧、山西、黑龍江和吉林,增速分別為3%、3.1%、5.7%和6.5%。
黑龍江、遼寧、吉林及內蒙古四地社科院近日共同發布了《東北藍皮書: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2015)》。報告認為,產業結構偏向于資源型企業以及重化工業;民營經濟嚴重滯后;經濟體制仍然落后于經濟轉軌的進程;自主創新能力偏弱;人口紅利不斷流失等五大因素,是東北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的原因。
山西省統計局副局長張曉東25日對媒體表示,2015年山西在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下跌,經濟運行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仍處于最困難時期。山西省經濟發展中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經濟結構積極變化,民生進一步改善,實屬不易。
今年有24個省份GDP增速“跑贏”全國,其中,增速達到“8”以上省份就有20個,超過10%的有3個。但根據之前公布的全國6.9%的增速相比,并不太“相稱”。
此外,各省份經濟總量之和超全國經濟總量的現象仍然出現,據統計,已經公布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的共有28個省份,其GDP之和超過68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國GDP總值67.67萬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表示,地方經濟增速和總量超過全國,這是一個常態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地方統計數據存在一定水分;二是目前的統計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如經濟發生在多地,有可能被多地納入統計范疇,導致重復統計。目前,在統計監管體系不斷加強的情況下,統計水分已經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