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歷春節臨近,浙江省桐廬縣隴西村的村淘服務站里,包裹堆積,店主王明強異常忙碌:“這兩天不少村民打電話來問,年貨節買的包裹到了沒?”
中國農歷春節臨近,浙江省桐廬縣隴西村的村淘服務站里,包裹堆積,店主王明強異常忙碌:“這兩天不少村民打電話來問,年貨節買的包裹到了沒?”
為了在春節來臨前的“年貨節”有好生意,王明強提前一個月就做了準備。他自制了一面3米高的宣傳旗擺在服務站,同時定制了180個禮品杯、50把雨傘做促銷,還自費4000多元買了“年貨節”實物商品供鄉親們選購,“相較去年,今年銷售額漲了近一倍”。
像王明強經營的村淘站這樣,幫助欠缺網購經驗的農村居民在網上購買商品的農村電商服務站,已在中國遍地開花。
數據顯示,僅阿里巴巴旗下的農村淘寶就在中國6000多個村莊落地,覆蓋超過千萬農村人口。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包括中國郵政、京東、蘇寧在內的企業先后投身農村電商市場,農村的購買力正在通過互聯網釋放。
在堆積如山的包裹里,一個來自廣東的買家引起了王明強的注意。他告訴記者:“當時看到這包裹很意外,名字陌生,后來打過電話才知道他是我們村在廣東的務工者,臨近年關,想給家里人添年貨。”
“我覺得這種方式很好,在外務工人員通過網上年貨節,既可以買到實惠商品,還不用大包小包拎回家過年,輕輕松松返鄉。”王明強說。
過去,在中國傳統商貿體系下,農村和城市的消費者能接觸到的商品大不相同。如今電子商務豐富了農村消費市場,縮小了城鄉差距。
距離王明強的站點不遠,桐廬縣吳宅村的村淘服務站,一張寫滿一頁紙的購物清單引起了記者注意。吳宅村村民徐美蓮正月二十三要嫁女兒,她的購物單上羅列了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喜糖、碗、氣球、彩旗……
“年貨節快開始的時候,我就讓她過來挑,沒想到趁著促銷她一口氣花了2萬多,給她女兒置辦的婚嫁品基本都買好了。”吳宅村村淘站點負責人吳炎鳳說,“有很多商品過去在村里買不到,但是現在通過互聯網解決了。只要物流能送來,我們和城里人可以買到的東西是一樣的。”
不僅日常消費品,娛樂生活產品在村中也相當走俏。60多歲的葉發揚是吳炎鳳的老客戶,“去年年中網上促銷時,老人把家里的廚房更新了,買了油煙機、煤氣灶。這次‘年貨節’他更洋氣,買了投影儀、網絡機頂盒,說這次要在家里弄個家庭影院。”吳炎鳳說。
專家認為,互聯網正在點燃中國萬億農村電商市場。來自世界各地的洋年貨開始“漂洋過海”進入百姓家中,而地道土貨也變得搶手,帶著年味賣到全國乃至海外。“互聯網+扶貧”開始在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顯示出積極效應。
農村淘寶提供的數據顯示,1月中旬舉辦的“年貨節”期間,貴州辣椒醬5小時內賣出8萬瓶,一舉搶占當日榜首。隨后,贛南臍橙、洛川蘋果等特色產品的銷量也直線飆升:其中,贛南臍橙在年貨節期間累計銷售超過50萬斤,洛川蘋果11小時賣掉18萬斤。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提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
在浙江桐廬,金家村的村淘服務站店主鄭禮英正是借著這股“村淘”東風,在淘寶上開網店售賣農產品。她將自己的網店取名為“春江農家”,烏雞蛋、土蜂蜜、粉絲等土貨都是網店的主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