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5年6月廣東琮尚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琮尚文化”)在澳門制造了“4億港元美人枕”假拍事件后,琮尚文化背后的大老板萬豐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萬豐國際”)又出問題。據多名投資者反映,萬豐國際違法買賣藝術品份額,并私自凍結投資者賬戶資金或超過10億元,涉及投資者數萬人。至此,萬豐國際利用藝術品的圈錢騙局也浮出水面。
繼2015年6月廣東琮尚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琮尚文化”)在澳門制造了“4億港元美人枕”假拍事件后,琮尚文化背后的大老板萬豐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萬豐國際”)又出問題。據多名投資者反映,萬豐國際違法買賣藝術品份額,并私自凍結投資者賬戶資金或超過10億元,涉及投資者數萬人。至此,萬豐國際利用藝術品的圈錢騙局也浮出水面。
或10億元投資款被私自凍結
目前,在萬豐國際平臺上,大量投資者的資金被凍結,涉及深圳、重慶、廈門、杭州、義烏、東陽、大連、昆明、溫州、鄭州、南寧等十多個省市的投資者。有多位投資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全國投資者有幾萬人,涉及金額至少五六億元,或者已經超過10億元。
作為事件發生的集中地云南,日前已經有多位投資者準備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云南法聞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漢政已經作為投資者律師對萬豐國際發出律師函,“云南法聞律師事務所和云南法制報社法律服務中心近日接到多位公民集中反映網絡平臺萬豐國際違法買賣藝術品份額事宜”。而且王漢政表示,“我目前已經接到有云南、四川、杭州、遼寧等大量投資者的咨詢電話。要求委托我維權的投資者也很多”。
2015年12月14日,萬豐國際曾發布公告稱,將于2016年元旦后推出新板塊,昆明投資者王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準備推出新板塊開始,個人賬戶內的資金就被凍結,賬戶不能出金”。隨后,2016年1月4日,“企業板塊”上線運營,恢復交易。但“企業板塊”上線后賬戶仍不能自由出金,“這一公告只是一個假象,萬豐國際的官網平臺做的非常嚴謹,但事實是,2015年12月3日開始,萬豐國際就開始停止出金,隨后連可取資金都被清零了”。
北京商報記者從王女士提供的萬豐國際個人賬戶截圖中發現,2015年12月中旬,王女士的賬戶資金金額、可用金額、可取金額都還顯示有10.36萬元,但到12月31日,王女士賬戶里資金金額、可用金額、可取金額都已顯示為零,只有資產總值、凍結資金顯示有10.36萬元。對此,一位大連投資者張女士也表示,“萬豐國際想凍結就凍結,完全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行事,現在只能入金不能出金,估計主要負責人在計劃跑路”。
北京商報記者經查閱公開信息發現,萬豐國際的運營模式類似文交所,交易品種主要以墨翠、水沫玉、天珠、高古玉等為主,投資者表示,萬豐國際承諾的回報率很高,10個月的回報金額可以達到30%,甚至是高達3倍以上的收益。
對于萬豐國際單方面改變規則、隨意凍結投資者資金一事,位于深圳羅湖總部的深圳前海會豐嘉譽藝術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馬先生則表示,萬豐集團面臨困難在轉型中,導致整個業務在調整。但對于萬豐國際為什么要凍結個人投資資金以及什么時候能自由出金等問題,馬先生則表示均不知情。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在正常運轉的萬豐國際平臺,除了凍結以前老會員資金外,還在吸納新會員。
藝術品份額化成“定時炸彈”
萬豐國際的運作并不新奇,是內地文交所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的翻版。但因藝術品份額化從認購伊始,包括定價、切分份額及交易方式、退市機制等多重環節都存在人為做局的空間和亂象。因此,“藝術品份額化交易”這一模式在2011年國務院發布“38號文”以及2012年“37號文”正式下發后被取締,至今并未解禁。
盡管“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在內地被取締,“但很多從事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公司借與內地法律的差異,跑到香港、澳門注冊了交易中心,利用香港、澳門公司的名義在內地開展藝術品份額交易業務,而且大肆在內地拓展了代理商,這種操作方式實際上就是非法集資”。藝術批評家江因風表示。萬豐國際官網上在“會員開戶”中也明確提到公司有“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在進行文化藝術品產權份額交易時,您可能會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
但是,萬豐國際平臺上所謂的交易品種幾乎都是被高估的,爆炒下暗藏崩盤風險。在萬豐國際不允許投資者出金后,開出了賬戶可用資金的辦法,其中,可以提取1萬元/件的墨翠、1萬元/件的天珠之類,但知情人士李先生表示,“可用資金的方案沒有一條能解決實際問題,可提貨的產品標價都高得離譜,真實價值只有提貨價的5%-20%左右,而且提貨也相當于幫對方洗黑錢。但不提貨,又一分錢也拿不到”。也有投資者指出,不讓出金很大原因是背后負責人已經在跑路,因為已經有廈門代理商在跑路,而且萬豐國際的關聯公司廣西會豐背后的實體產業,包括旅游、酒店等都是在虧錢的。
一位杭州投資者補充道,目前投資者的狀況就類似于,拿100元進商場,啥也沒有買想出去的時候,卻被告知不讓出,還被強制要求買商場內的產品,但這些產品都是虛標高價,10元或者更低廉的產品標價100元。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香港注冊的文交所中,香港萬豐國際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中心是規模比較大的一家,主營業務都是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創辦人都來自內地,投資人也主要來自內地,直接打錢或匯款給香港的文交所,政府也難以監管。而且,萬豐國際內地代理商的擴張速度很快,萬豐國際官網顯示,在全國的代理商已超過70家。其中,曾經在澳門制造了“4億港元美人枕”事件的琮尚文化就是內地最大的代理商。僅琮尚文化一家公司在內地各省市就已經成立了22家子公司。
圈錢跑路案例屢禁不止
利用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制造騙局的交易模式不在少數,2013年7月在香港注冊的中華文交所,在2014年1月出現不能提現、平臺資金鏈出現問題,最終老板鄭旭東卷走近7億元,之后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及其網貸平臺崩盤。隨后,同一模式的天德文交所也完全照搬中華文交所。
這類文交所的模式通常都會將某個藝術藏品打包成一定估值的“原始股”,價值幾十萬元的藝術品發包后就是幾百萬、幾千萬元,藝術品價值被過高估值上市,實際上是典型的投機性交易事件。在江因風看來,“這些標的原本不值錢,在盤面上把交易價格不斷抬高,高出實物價幾十倍,最終發行資產包的人把錢撈走了,投資者的錢就被騙走了,10元產品翻高100倍,就形成間接詐騙行為。而且,這類跨境電商很難控制”。
最終,被爆炒到離譜的藝術品資產包就成了“定時炸彈”,無人接盤的后果就會直接導致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沒有相關機構的監督是造成藝術品非法集資事件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表示,文化公司推行藝術品產品理財,不在證監會的監管范圍內,而工商局也只是負責公司營業執照的管理。究竟是非法發行股票,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甚至是集資詐騙,還需要公安機關最終定性。
藝術品交易市場內部評估定價機制不完善、過程不透明,勢必給地下黑幕交易提供方便,引發金融安全隱患。對此,王漢政認為,“因地方監管缺失和不作為,有部分藝術品份額交易公司重新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易,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如今萬豐在網絡平臺繼續進行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已經涉嫌非法經營、非法集資及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隨意更改交易規則、凍結投資者資金,同時也涉嫌侵占罪、挪用資金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