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伊始,嚴寒的不僅是金融市場,全球經濟復蘇勢頭亦不容樂觀。周一(2月1日),全球主要經濟體1月制造業PMI數據相繼公布。亞洲經濟2016年集體疲軟開場,歐洲暫緩增長腳步。
數據顯示,中國、韓國、臺灣地區甚至日本PMI都出現回落。中國1月份官方制造業PMI從去年12月份的49.7降至49.4,低于49.6的華爾街預期。從產出到新訂單,各分項指標都出現全面下滑。
國泰君安稱,1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低于預期,內外需訂單、生產分項均回落,和全球經濟低迷,穩增長效應減弱以及去產能推進等有關。維持經濟一季度下臺階,中期L型,長期下行壓力仍大判斷,期待供給側改革破局。
與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的韓國和臺灣地區制造業也出現放緩。韓國1月份PMI從去年12月份獊?50.7降至49.5,跌破50的榮枯分水嶺。而被稱為“全球最靠譜經濟指標”的韓國出口也在惡化,1月份暴跌18.6%,為2009年8月份以來最糟糕表現。此外,1月進口同比下降20.1%,至314.2億美元。進出口額已連續13個月保持雙雙下滑趨勢。1月貿易順差為53億美元,創2014年11月來最低順差。
臺灣PMI從51.7降至50.6。日本制造業也出現放緩,從52.6降至52.3,不過仍處于擴張水平。
印度也許是一個顯著的例外,1月份PMI從去年12月份的49.1升至51.1.
不過凱投宏觀經濟學家Shilan Shah并不是特別樂觀,他稱,印度制造業PMI在2016年年初上升,但讀數相比過去的標準依然疲軟。印度的大環境是當地企業繼續面臨強大的結構性逆風。從分項指標來看,1月份標題讀數的上升主要是產出分項帶動的,從46.8升至51.3。新訂單分項也從48升至51.7,但這對于未來的PMI讀數并不總是好兆頭。從理論上來講,制造業產商應該可以受益于印度央行過去12個月125基點的降息,然而對當前壞賬水平的擔憂意味著商業銀行削減貸款利率和加速放貸的步伐非常慢。
歐元區制造業在新年之際亦暫緩增長腳步。
歐元區1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2.3,符合預期,12月終值為53.2.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歐元區制造業經濟新年之際暫緩增長腳步,從2015年末的近20個月的高點滑落,此前曾連續三個月加速增長。訂單、出口和產出的增長全都放慢;如果企業活動放緩還不足以讓決策者擔憂,那么生產者物價下降速度為一年最快,將引發對通縮進一步根深蒂固的擔憂升溫。
德國1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2.3,為2015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略高于預期值和初值(兩者均為52.1);法國1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0.0,創2015年8月以來最低,符合預期。Markit首席經濟學家Oliver Kolodseike表示,德國1月制造業增速減緩至三月以來的新低,意味著這一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新年開局不利。從前瞻指標來看,德國制造業產出在未來數月應該會繼續保持增長,不過擴張的步伐缺乏強勁的勢頭。
英國制造業小幅回升。數據顯示,英國1月制造業PMI為52.9,預期51.6,前值修正為52.1,初值為51.9.Markit高級經濟學家Dobson表示,英國制造業PMI連續34個月保持在50榮枯線之上。國內市場依然是制造業的關鍵驅動力,出口新訂單分項依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