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樓市供給增加、短期利率提高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香港的樓市已經出現崩盤的跡象。據中原地產發布的香港地產價格指數,香港樓市1月份的交易量降至25年來新低,房價較去年9月的最高點已跌去近10%,創2013年7月以來新低。其中,香港1月份初級市場新屋房屋銷售數量環比下降26.4%,至1,023套。總房價達89.7億港元,較去年10月的106億港元下降15.4%。
由于香港浮動按揭率大幅走高,新屋開發需求疲軟,以及樓市交易量銳減,預計2016年房價將再跌20%。而香港南華早報更指出,預計香港房價到2017年或跌逾30%。
具體來說,香港樓市遇冷的一大原因應該是因為熱錢流出香港市場。一方面中國央行暴打離岸人民幣空頭,香港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在數周前幾乎一夜之間消失殆盡。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的買家突然鍊?可能會面臨資本管控的壓力,因此熱錢暫時無法流入香港市場。
此外,美聯儲加息也是導致香港樓市崩盤的一大原因。分析人士認為,在美聯儲加息后,開發商放緩了新屋開工的步伐,預計香港商業銀行將會在未來數月內提高按揭利率。自去年11月以來,因為土地投標價為及最低價格,近三分之二的香港政府土地銷售案宣布失敗,香港政府收緊土地銷售將使得樓價繼續承壓。
分析人士還認為,樓盤開發商遲遲未能果斷降價進而推動地產發展,同時購房者認為房價還有再跌的空間,所以繼續推遲買房計劃。受這兩種因素的影響,香港樓價和經濟將會繼續承壓。
不過在大部分分析人士不看好香港樓市前景時,也有人保持了樂觀的態度。利嘉閣地產研究主管Derek Chan就認為,樓市交易量和樓價之所以下降,是因為本月早些時候很多大型新屋工程未啟動。隨著更多地產項目預售的開啟,2月份的新屋銷售將會出現明顯的回暖。不過如果開發商想要推動樓市銷售,那么只能提供極具誘惑的房價,預計開發商甚至會將房價壓低至二級市場價格以下。
在提及房價下跌的會產生何種影響時,華爾街見聞此前援引德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Spencer指出,房價下跌可能會對消費產生負面內的財富效應,迫使消費者減少開銷,這將對原本已經疲軟的香港經濟造成巨大的沖擊,因為香港擁有住房和消費能力的一半人口貢獻了香港GDP的近三分之二。
平均來說,消費增長每放緩1個百分點,樓價就會下跌10%。這就意味著,今年香港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減半至1.1%。此外,開發商目前也十分的謹慎,這將使樓市前景更加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