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場低位震蕩,但對1月26日A股的黑色星期二,投資者依然心有余悸,在恐慌盤的打壓下,滬指擊破2850點“嬰兒底”。股災3.0不僅讓投資者望而卻步,也讓無數大佬“競折腰”。葛衛東的混沌投資產品回撤,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在股市寒冬下,整個私募行業疲軟。尤其是在監管加劇的背景下,整個行業更是舉步維艱,業內人士表示,私募行業或面臨一輪大洗牌。
老牌私募黯然失色
大盤今年1月份以來無休止地震蕩下行,讓剛剛從去年股災中走出的私募基金,利潤再次被吞噬。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截至1月26日收盤,今年更新凈值的5662只私募基金產品中,781只的凈值跌破0.8,占13.8%,跌破0.7的產品有342只,占比達6%。
紅刊財經記者發現,這些凈值回撤較大的產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幾乎全部成立于去年二季度,當時市場正值牛市巔峰,私募爭相發行產品,規模迅速擴張。然而隨后到來的股災,不僅混沌投資旗下的“混沌價值二號”產品累計收益回撤3成外,同期發行產品的其他私募,虧損的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明星私募的身影。
據私募排排網顯示,北京知名私募淡水泉旗下共有122只基金,2015年共成立了67只基金,有凈值公布的38只基金只有“淡水泉專項3期”一只產品收益為正,累計收益為0.47%,其他37只產品全部虧損浮虧,累計收益在-4.94%~-19.82%之間。星石投資去年成立了17只產品,有凈值顯示的僅有3只,這3只基金也全部為虧損狀態,“海通MOM星石A期”和“星石匯智財富”累計收益分別為-18.23%和-18.24%。
相比較這些新發產品的浮虧而言,一些老牌私募甚至黯然收場,那些虧損得只剩0.1元凈值的私募產品更加不忍直視。
上海睿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睿福投資1號”自去年6月11日至7月8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凈值從2塊多跌到4分錢,截至2016年1月18日,該產品凈值為0.0306。來源于格上理財的文章指出,“睿福投資1號”是上海睿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一批產品中的激進型產品,投資品種為期貨。期貨投資私募產品的凈值波動率如此之高,側面也反映出基金為投資者短期內獲得超高收益的同時,也有短期內將收益毀于一旦的風險。但據格上理財及私募排排網顯示,睿福投資旗下僅公開“融智新銳5期”一只產品,截至1月4日,該產品總收益為69.72%。
類似產品回撤嚴重的私募還有前海紫陽,北京良沃,深圳豪世資本等。紅刊財經記者注意到,這些產品無一例外都是結構性產品或者期貨高杠桿的產品,某私募人士也向紅刊財經透露,此輪股災前仍有一些做期貨的基金運用杠桿,因此在快速下跌的行情中,打的這些私募基金經理措手不及。
私募面臨重新洗牌
擺在眼前的除了浮虧遍野的產品外,私募整個行業也舉步維艱。一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于私募行業的未來就比較擔憂,他對紅刊財經記者表示,“現在私募的生存狀態非常不好,私募最大的問題是清盤線的制約,想加倉但由于產品凈值接近清盤線而不敢加倉,相反有時又要被動減倉”。據了解,私募基金的清盤線的設定會根據產品類型及各家機構設立的標準有所不同,但私募基金的平均清盤線均設定在0.7元左右,即產品虧損至30%后就被要求清盤。現在很多私募都在修改清盤線的限制,如果私募管理者對后市比較看好,會通過與客戶協議修改清盤線或延遲清盤日期、自由資金注入回購等方式延遲清盤。
“清盤線的設置最初是為了保證投資者的利益,但A股市場由于波動太大,如果私募只是純粹做選股、不擇時的投資策略,會因為市場波動太大而沒法控制,三輪股災下來,讓私募行業很受傷”,另一私募基金經理憂慮到,“做到現在為止,很多私募同行都沒有信心了”。
除了清盤線對私募的制約外,靠業績分紅的管理費也令其在崩潰邊緣。這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對紅刊財經記者抱怨,“私募有個問題,就是要創新高才能有業績分紅以及提成,現在三輪股災跌下來后,凈值跌到7、8毛錢的產品不在少數,但要把這些產品做回去很難。從現在的市場來看,一路熊市跌下來,要馬上出現一輪像去年上半年那樣的牛市不太可能,這可能需要兩、三年時間,甚至更長。這些虧損的產品從7毛錢做到1塊錢,意味著未來兩、三年都沒有提成。這對一些小型的私募公司來講負擔還不會太大,但對于十個人左右的團隊來講,只靠收取管理費根本難以維持。”另外,該人士透露,一些私募機構甚至采取主動清盤虧損的產品,取而代之重新發一個產品,從1塊錢凈值開始做起,以獲得管理費來維持生計。
不僅如此,近日有媒體報道私募基金的登記注冊被暫停,北京市可能將全面暫停含私募在內的投資類企業注冊,同時證監會主席肖鋼也明確表示要加強對私募掛牌新三板的監督。一時之間,使原本就脆弱的私募基金行業局勢更加緊迫,私募行業或將迎來一輪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