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發生的國際大事件一覽 對A股利好還是利空?】過去的一周,國內投資者歡喜過春節,而海外的投資者們“叫苦連天”。之前不少分析指出中國股市帶著全球跌,這一周A股干脆休市做個“試驗”,沒有中國因素的參與,全球股市照跌不誤,說明問題不全在中國。
過去的一周,國內投資者歡喜過春節,而海外的投資者們“叫苦連天”。之前不少分析指出中國股市帶著全球跌,這一周A股干脆休市做個“試驗”,沒有中國因素的參與,全球股市照跌不誤,說明問題不全在中國。
先簡略看看,春節到底發生了什么?
1、全球股市“哀鴻遍野”:日本、法國、韓國股指持續下跌超過11%、4.9%、4.3%,韓國創業板科斯達克指數觸發8%的熔斷機制,恒生指數刷新3年低位,美國股指跌幅一度接近3%。新興市場股市中印度、俄羅斯股指下跌幅度一度超過6%。
2、美聯儲主席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表了貨幣政策報告,證詞整體偏鴿派,短期內市場加息預期延后可給新興市場喘息之機。
3、2016年以來,德意志銀行股價加速下跌,截至2月11日跌幅已經達到36%,而2015年全年跌幅約為20%。
那么,這些大事件將對中國產生什么影響,小編將帶你看看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和興業宏觀的分析。
海通證券: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幅緩解
海通證券認為,國際市場暴跌引發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憂慮,美國加息預期推遲,令美元自2月以來持續走弱。2月至今,美元指數下滑3.7%。美國加息延后和美元走弱,令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幅緩解。離岸人民幣CNH自2月3日以來連續收漲,12日報收6.5086,8個交易日累計升值達到1.8%。短期內人民幣貶值壓力緩解,匯率有望趨穩。
過去一年,在經濟增速繼續下行的背景下,中國的M2增速達到13.3%,雖然體現了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但本質上還是放水過度,導致股市和房市各種資產泡沫輪番興起,而經濟沒有絲毫改善。
而在最新的貨政報告中,央行正式面對了放水過度的問題,坦陳降準引發資金外流和匯率貶值,而且開始全方位監管和防范金融風險,并指出配合供給側改革的并非刺激地產基建等大水漫灌,而是靠改革釋放服務和消費需求的活力。這意味著政府已經意識到金融非但不是煉金術、甚至還孕育著風險,未來要把經濟放到首位、加大供給側改革。
這意味著未來需要降低對寬松貨幣的預期,實體經濟將經歷短期陣痛、但也是長期希望所在,而資本市場將是實體經濟的映射、而難有泡沫化的過度反應。
國泰君安:全球股市暴跌不利于中國出口
國泰君安認為,當前全球市場動蕩,凸顯了全球市場的共同問題,即對貨幣政策的高度依賴和結構性改革不足,但貨幣政策對于經濟短多長空,雖然能緩解短期市場壓力,但固化經濟結構,不利于經濟長遠發展,供給側改革短空長多,短期雖有陣痛,但長期增長空間被打開。另外,貨幣刺激邊際效應遞減。對于中國,出路在供給側改革,只要能夠痛下決心推動改革,破掉舊增長模式和僵尸企業,放活新興產業尤其服務業,中國經濟有望重獲新生。
2015年中以來,寄希望于人民幣貶值“一貶就靈”的聲音再度喧囂塵上,貶值就能推動僵尸產能出清嗎?貶值就能解決服務業管制嗎?貶值就能解決國企為主的微觀基礎價格信號鈍化嗎?貶值就能解決中國經濟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嗎?隨著財政刺激、貨幣放水和人民幣貶值的政策應對被證偽,公共政策取向終于走到了供給側改革,歷史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可能已經不多了,我們準備好勇氣、決斷及相關的政治經濟學環境條件了嗎?
春節期間,離岸人民幣大漲至6.53附近,與在岸人民幣出現罕見的倒掛,顯示美元指數大幅回落導致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下降。全球股市暴跌,拖累全球經濟,不利于中國出口。
興業宏觀:利好大于利空!
興業宏觀認為,這一系列事件利好大于利空!全球來看大家都是泥菩薩過江,別談基本面,基本面都沒亮點,但年初為啥A股暴跌?因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大家此前“肉爛在鍋里”的預期變化了,資本如果外逃,錢沒了,PE要下降,這是核心。
2012年以來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升值,主要是因為美元漲了,而不是人民幣對美元漲,現在美元兌歐元、日元貶了,人民幣跟著美元一起下山,那么人民幣貶值壓力小了,資本外流壓力小了,所以資本外流的預期降低了,就算階段性外面跌導致風險偏好下降,但中國資產的估值有修復基礎,這個是比較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