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各省市房地產調控也出現了新趨勢。具體來看,福建省政府日前下發了《關于化解房地產庫存的若干意見》,規定在2015年12月31日前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未構成閑置的土地,且已全部繳清土地出讓金的商業辦公用地,可轉型為商品住宅用地。同時,上海明確提及在土地供應比例中增加中小套型比例。海南則約束了部分庫存壓力大城市的土地供應量。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建、上海、海南的政策與之前的房地產去庫存政策明顯不同,體現了從去庫存到供給側改革的新變化。整體看,房地產調控政策在持續的去庫存政策影響下,已經進入一個新周期,大部分三線、四線庫存壓力大,對激發需求的政策越來越不敏感。在這種情況下,調控政策必然是轉移到供給側層面。
“各地在密集發布去庫存政策、供給側調控政策,預計全國‘兩會’前后各省市將針對房地產庫存出臺不同力度的政策,整體看,房地產市場有望在整個第一季度迎來一輪密集的政策寬松。”張大偉表示。
澄泓研究策略工作室一位策略分析師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今年供給側改革中,房地產去庫存政策最為密集。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的現實情況,提升有效供給的最便捷方式即去產能,優化產業結構。相信今年全國“兩會”也會就這一問題繼續深入探討。如果著眼于中長期改革,從供給側改革考慮,則需要全局性的戰略性政策指引。
目前房地產去庫存已經成為較多省市政府重要工作。就山東省濟南市而言,將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以滿足新市民需求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探索實施積分落戶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此外,天津、河北的積分落戶政策也在有序推進。
“2016年上半年,地方房地產去庫存政策依然會陸續出臺,說明房地產對整體經濟的影響較大。但分化的市場格局下,房地產依然面臨巨大的風險,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地王對房價上漲的要求非常高。2016年,房地產市場二線城市將成為市場熱點。”張大偉表示。
多地出臺政策力促房地產去庫存
出臺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地方陸續增多。業內人士指出,一季度將會有更多地方出臺房地產去庫存舉措,由于各地情況不盡相同,具體措施也會有所差異。
多地加入去庫存行列
江西省日前出臺20條化解房地產庫存新舉措,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定發展。江西省要求,房地產庫存去化時間超過12個月的市、縣,要確保今年上半年當地庫存明顯下降,全年大幅下降;對履行去庫存、穩市場主體責任不力,效果不明顯的市、縣,將進行約談和追責。
在培育新需求方面,江西省提出,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市、縣政府對農民等新市民進城購買首套商品住房,可給予一定比例的購房補貼。同時,支持首套住房貸款需求和改善型購房需求。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則上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居民家庭購買住房時,不再以家庭擁有的房屋數量來認定,只要還清住房貸款,再次貸款按照首套房認定。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為30%。有條件的市、縣,對商品房購房給予補貼可擴大到非首套購房居民。
山東省今年將探索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引導開發企業售租并舉,鼓勵各地收購或長期租用庫存商品房作為公共租賃住房,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推動住房租賃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在鼓勵引導農民進城購房方面,山東要求各地要做好業務銜接和政策儲備,對農民進城購房給予契稅補貼、規費減免、貸款貼息、物業費補貼等政策,使其成為長期穩定的住房消費群體。
分城施策
除了江西和山東之外,今年以來還有遼寧、重慶、福建、湖南、內蒙古、山西、江蘇等多地推出加快房地產去庫存舉措。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預計近期各地將針對房地產庫存出臺不同力度的政策。整體看,房地產市場有望在一季度迎來一輪密集的政策寬松。但各地政策的力度會有所不同,分城施策是未來政策的主要特點。”
中國指數研究院分析指出,長期來看,三、四線高庫存區域去庫存,仍有賴于地方政府抓住新型城鎮化和區域一體化機遇,推進多項措施發展產業,吸引人口流入和就業保障,進而拉動地產需求。
廣發證券分析師樂加棟指出:“2016年1月以來,多省市密集出臺地產新政,加快推進去庫存進程,其中保障房貨幣化是著力點。預期行業政策存在進一步寬松的空間,包括供給側的定調去庫存、保障房貨幣化,以及需求側的信貸金融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稅費減免優惠加大、降低剛需購房門檻、農民工市民化等。”(中國證券報)